亚洲地区聚焦药物研发主题的高端战略峰会—第十二届亚洲医药研发领袖峰会(APRL)于 2023 年 8 月 24-25 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峰会的主题是「以患者为中心,创新赋能临床」,汇聚 90+医药研发领袖、1000+行业同仁共聚上海,共商「让药物研发回归创新本源、推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创新、让创新真正赋能临床」之大计。
在 2023APRL 峰会进行期间,士研咨询联合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与辉大 (上海)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大基因」)联合创始人、公司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姚璇博士,围绕「基因编辑疗法面临的挑战」、「行业竞争格局」、「未来重大突破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和交流。
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这次参加第十二届亚洲医药研发领袖峰会(APRL),您带着怎样的期待?从目前会议现场情况来看,您是否满意,感触如何?
姚璇: APRL 峰会的日程广泛覆盖了临床前研发和临床开发的各个阶段,为行业人士提供了非常好的沟通交流机会。个人感受国内企业对创新药赛道的投入和热情非常可观,辉大基因主要做基因编辑及基因治疗新技术和递送技术的开发,希望能够借助此次会议探索商务合作的机会,共同将中国创新药向更高水平推进。
姚璇:首先,在专利保护方面,CRISPR 基因编辑是一种前沿技术,第一代 Cas9 底层的核心专利是被国外药企或研究机构所垄断的。开发基于这一技术的新疗法,首先必须要打破技术垄断,找到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否则未来的药物开发或商业化将受制于人。
其次,在监管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在 2012 年以来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工具不断被优化改造。基因编辑技术已应用于细胞治疗和成体治疗,在人体中证明了这项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姚璇:在基因编辑疗法走向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支付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基因疗法在国外可以定价到几十万甚至百万美元,但国内因政策区别,加之尚未成熟的商业保险体系,高额定价非常困难。对于企业而言,削减生产成本,或是发力出海,面向全球市场开展商业化,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思路。同时我们应该与各相关机构积极探讨,是否可以通过延迟支付或基于疗效支付等灵活方式来探索解决。
姚璇:2018 年,我的博士生导师杨辉教授和我一起共同创立了辉大基因。此前我们在做学术研究时,开展了一些基因编辑治疗和动物模型方面的探索,当时我们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唐氏综合征,我们实现了在人类细胞系和小鼠中敲除导致唐氏综合征的多余的 21 号染色体,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当时这种疾病无药可医,因此很多患者家长前来咨询,加之国家又非常鼓励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创新。就这样,在一些风投机构的支持下,我们创立了辉大基因,希望实现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解决患者的疾病。
辉大基因的优势主要是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我们拥有多种全新的靶向 DNA 和 RNA 的基因编辑技术,并拿到了中国和美国的专利授权,同时进行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自由实施分析(FTO)以确认专利使用不存在实质障碍,打破欧美的专利封锁。辉大基因的基因编辑工具在编辑效率、靶位点识别能力、编辑精准度等方面,均具备差异化优势,平台技术水平居于业界前列。
依托自主创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平台 HGPRECISE®,辉大建立起一系列的差异化基因治疗产品管线,并与多位国内外伙伴就创新疗法开发和基因编辑应用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姚璇:根据适应症的不同,我们需要基于致病机理来针对性地选择基因编辑工具及策略。例如,如果是单基因显性突变导致的疾病,就可以利用基因敲除的手段,将导致疾病的基因敲掉来予以治疗。另一些因为基因表达水平过高或过低所致的疾病,这时就需要通过基因调控的手段,使其基因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
姚璇:首先,小分子或抗体药物一般需要多次给药,而基因编辑药物一般是一次性治疗。其次,将基因编辑药物推向临床,需要开展更多工作,向监管机构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三,现阶段基因编辑药物治疗的疾病多为罕见病,患者群体相对较少,患者招募需要付出更多精力。最后,由于基因编辑涉及到基因的改变,患者可能存在顾虑,要进行相关的指导教育工作。
姚璇:我认为,制药行业的从业者,研发各种新药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疾病的治愈,就像曾经肆虐全球的天花最终被彻底消灭一样。辉大基因作为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和疗法开发的公司,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消灭一些遗传病贡献力量。辉大首先在致盲、致聋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罕见病领域先行实践基因编辑疗法。在此基础上,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会向常见的慢性病领域进行拓展。
姚璇:应当承认,基因编辑领域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但我认为只要是良性竞争,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局面,就会促进技术或疗法开发的进度,有助于基因编辑疗法更快向临床转化,进而帮助患者得到更有效更安全的疗法。至于基因编辑疗法的发展方向,我认为还是要聚焦于「以患者为中心」,去真正解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同时寻求建立差异化优势,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去,面向全球发展,不止在中国「卷」,而是「卷」全球。
姚璇:过去 10 年,国内制药行业在开展新药开发时,多为 fast follow 或 me better。但是随着国内科研水平以及药物开发经验的提升,创新药领域正不断发展。比如这两年在 CGT 即细胞基因治疗领域,我国正处于赶超阶段,很多在研药物都具备了 first in class 或是 best in class 的潜力,直接与欧美领先药企的产品展开竞争。
姚璇:基因编辑技术既可以对 DNA 和 RNA 进行编辑,也可以开展单点和多点编辑,现在大家正在研发更小的、更加便于递送的基因编辑工具。另外寻找基因表达调控的工具,即调控基因的表达,而非直接修改,这可能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递送系统对于基因编辑疗法能否落地临床至关重要。基因治疗之前多使用腺相关病毒 AAV 等病毒类载体,现在也有 LNP 纳米脂质体等非病毒类载体。针对位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病灶,需要相应研发不同的递送工具,要求既可以特异性地递送到病灶,保障较高的递送效率,又要具备较低的免疫源性,保障安全性,同时还要考虑后期开发的工艺复杂度和生产成本。
最后,目前基因编辑疗法的原材料和设备多来自国外进口,出于降本增效的考量,有必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这方面也需要实现突破。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一方面要进行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研发,保持全球范围内的领先性,打造具备差异化优势的管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行业合作,了解国外同行的进展,展现自身能力,挖掘互通有无的机会,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结语
基因编辑技术自发明以来,凭借精准和易于使用的优点,迅速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并在生物医学和农业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与积累,辉大基因已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基因编辑底层技术的拥有者,公司研发管线涵盖中枢神经、眼科、肌肉、听力等多个领域。姚璇博士表示,现在正值推动基因编辑疗法项临床转化的关键时刻,期待行业伙伴一起携手,打造核心竞争力,把握市场先机,尽早推动前沿技术造福患者。
点击免费获取,回顾大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