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7 22:02:33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7 月迄今,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翰森制药有 5 款在研新药在国内进入新的开发阶段。包括:
7 月 20 日,翰森制药递交的第四代抗真菌类药物枸橼酸艾瑞芬净片(Ibrexafungerp)上市申请获 CDE 受理;7 月 25 日,以 2000 万美元的预付款+最高可能达 1.705 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引进的 KER-050,在国内首次临床申请获 CDE 受理。
近年翰森制药新药开发进展积极,以下 Insight 将对该企业的新药管线进行梳理。据财报显示,2022 年度创新药销售收入 50.06 亿元,同比增长 19.1%,占收入比例首次突破 50%。而这离不开翰森制药持续高位研发投入,2022 年研发投入达 16.93 亿元,占营收比例 18%,与去年持平。而随着研发投入,翰森制药在新药(含改良新、生物类似药)项目进展方面也取得积极结果。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翰森制药在 2021 年申报新项目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2021 年之前,每年创新药的项目申报数量维持在 1-3 个,而在 2021 年猛增至 14 个创新药项目。2022 年虽有回落,但先前布局的创新药正源源不断地向后期转化。对于新药的布局,翰森制药以化药为主,涉及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代谢领域等。近 5 年众多产品已渐入后期,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共有 6 款新药化药在国内获批上市,2 款报上市。其中,重磅产品非阿美替尼莫属,这也是首款国产三代 EGFR-TKI。阿美替尼已于 2020 年 3 月获批上市,同年就进入医保乙类目录,医保支付价格为 176 元(55mg/片);2021 年 12 月阿美替尼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一线治疗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 19 缺失或外显子 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成人患者,大大拓展了该药的覆盖人群。目前,有关阿美替尼的多个研究也在稳步推进中,包括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有敏感突变 NSCLC、辅助治疗 NSCLC 等多个临床研究,将为更多 NSCLC 患者提供从早期到晚期,从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二线及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等全方位多维度的用药方案。虽然国内三代 EGFR-TKI 市场中奠定了优势地位,但翰森制药对于 EGFR 的布局不仅于此,还在开发针对 EGFR 罕见突变以及四代 EGFR 抑制剂。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 月,分别启动了针对另外两款 EGFR 抑制剂 HS-10376 和 HS-10375 的 I/II 期临床试验。除深度布局 EGFR 外,翰森制药也在积极推进其他化药新药的开发进度,今年 6 月,长效多肽类 EPO 受体激动剂培莫沙肽同时获批两项适应症;本月,抗真菌类新药 Ibrexafungerp 国内报上市;2021 年 8 月,与恒瑞医药一起递交了改良新药他达拉非口溶膜的上市申请等。基于 siRNA、ADC 及融合蛋白等多元化的国际前沿新药技术平台,翰森制药已经重装踏入生物药赛道。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翰森制药当前共有 15 款新药在研,覆盖 ADC、单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类融合蛋白等。已有 7 款产品国内进入临床阶段,包括 1 款获批上市,1 款处于 III 期临床,1 款 II 期临床以及 2 款 I 期临床阶段。而进入临床的 7 款产品中,就有两款为 ADC。面对火热的 ADC 赛道,翰森制药选择差异化布局新兴靶点,这两款 ADC 分别靶向 B7-H3、B7-H4。与 PD-L1(B7-H1)一样,B7-H3 和 B7-H4 也是 B7 家族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广泛表达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除了乳腺癌、肝癌和肺癌等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疾病以外,还包括子宫内膜癌、胆管癌、结肠癌和卵巢癌等,已成为新兴的免疫治疗靶点。针对 B7-H3 ADC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仅有 9 款,进展最快的是 MacroGenics 处于 II/III 期临床阶段,翰森制药 HS-20093 紧随其后,正在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在国产企业中,宜联生物、百奥泰、迈威生物等同类产品也均进入临床阶段,翰森制药处于领先地位。今年 ASCO 会上释放了 HS-20093 I 期临床试验 ARTEMIS-001(登记号:NCT05276609)临床试验结果。截至 2023 年 3 月 10 日,剂量递增阶段共入组 53 例受试者(未筛选靶点,回顾性检测 B7-H3 蛋白表达),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骨及软组织肉瘤、食管癌、黑色素瘤和乳腺癌。根据研究者按照 RECIST 1.1 标准评估的结果,客观缓解率(ORR)为 30%,疾病控制率为 8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5.4 个月。在小细胞肺癌受试者中,ORR 为 63.6%,所有肿瘤缓解均在首次有效性评估时发生,mPFS 为 4.7 个月,3 个月 PFS 率达 72.7%。HS-20093 在既往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受试者中仍然显示出抗肿瘤疗效。另外,根据 Ia 期临床数据显示,HS-20093 的安全性可控,MTD 为 12.0 mg/kg,且在多种现有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标准治疗的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疗效,特别是在小细胞肺癌中疗效更优。全球在研 B7-H4 ADC 则比 B7-H3 ADC 更少,仅 4 款进入临床阶段,且均处于早研阶段,除阿斯利康 AZD8205 处于 I/II 期临床阶段外,包括翰森制药 HS-20089 在内的其余 3 款产品均处于 I 期临床,而翰森制药也是其中唯一的国产企业。除 ADC 外,近两年翰森制药在单抗、双抗、抗体类融合蛋白等方面均有积极进展。对于国内药企而言,寻找已有概念验证的创新产品和高差异化早期项目是填充临床阶段及商业化管线的重要方式;同时与 Biotech 积极开展平台合作,发挥双方长处,既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造血能力,开发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潜在 First-in-class 新药,也有利于将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更快推向临床。翰森近年也在加速全球范围内的 BD 合作,在 BD 费用方面也维持着高投入,2021 年 BD 费用达到 3.74 亿元,2022 年也有约 2.92 亿元。当前,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近 5 年翰森制药已达成近 20 项 BD 项目,涵盖单抗、双抗、抗体类融合蛋白等新药项目,涉及肿瘤、抗感染、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而在技术平台方面,还涉及 siRNA、AI 等前沿技术。具体来看,在新药项目引进方面,翰森已与 Viela Bio、Synexis、拓臻生物(Terns Pharmaceuticals)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自 2019 年开始,翰森制药就以引进的方式不断扩充新药管线。其中,2021 年、2022 年达到顶峰,分别达成了 5 项新药交易合作。而在技术平台方面,近年翰森已与OliX Pharmaceuticals、Silence Therapeuticsplc、望石智慧等达成合作,涉及 RNA 干扰技术以及 AI 技术等。一方面,翰森重点押注 RNA 干扰技术平台,2021 年连续达成两项该领域合作,分别合作 Olix Pharmaceuticals 和 Silence Therapeutics。与 Olix 的合作在 2021 年 10 月达成。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 Olix 的 GalNAc-asiRNA 平台,以发现先导药物并确保针对与肝脏相关的心血管、代谢及其他疾病的靶点的候选药物开发,翰森拥有上述疗法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的独家商业权益。交易金额包括 650 万美元的首付款及最高超过 4.5 亿美元基于重要里程碑的特许权许可分成。
同月,翰森制药再度出手,宣布与 Silence Therapeutics 订立独家许可合作协议,以利用 Silence Therapeutics 的独家 mRNAi GOLD 平台,以合作开发针对三个靶点的 siRNA。该项交易总额包括 1600 万美元的预付款 + 高达 13 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另一方面,翰森制药通过 License in 借助 AI 赋能新药的研发。早在 2019 年 11 月,与 AI 药物发现公司 Atomwise 达成合作,共同设计和发现潜在候选药物,涉及多项治疗领域最多 11 个未披露的靶蛋白。在此次合作中,双方成功发现了数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基于此,2020 年 4 月双方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在 AI 药物发现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
2021 年 8 月,翰森制药与北京望石智慧就 Al 辅助药物发现建立合作,望石智慧拥有 AI 赋能的药物分子设计平台与产业经验丰富的复合型药物研发团队,将靶点口袋研究、分子生成、超高通量筛选、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的精准结合能计算以及成药性预测等多个技术模块高度整合,在合作中极大加速项目的早期研发进程。翰森制药将基于行业领先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能力加速产品的发现和开发进程。去年 7 月,双方共同宣布进一步扩大在 AI 赋能药物早期研发领域的战略合作。在积极探索新靶点、通过 License in 方式引入新药项目、新技术平台的同时,翰森制药也在 License out 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翰森制药与 EQRx 合作研发、商业化的新型的第三代 EGFR-TKI 阿美替尼,已从 2022 年开始开辟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国产同类品种中首个成功出海的三代 EGFR-TKI。2022 年 6 月,阿美替尼在境外的首个上市许可申请获 MHRA 受理,用于一线治疗具有 EGFR 敏感突变的阳性局部晚期或 NSCLC 及用于治疗既往经 EGFR-TKI 治疗进展,且 T790M 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2022 年 12 月,阿美替尼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突变的 NSCLC 的上市许可申请也获得了 EMA 的受理。不仅如此,2021 年 6 月,翰森制药和鱼鹰资产管理共同创立并孵化的博胜药业宣布成立。翰森制药以创新型的合作模式,全球化视野,深度布局有巨大潜力的诊疗手段和差异化创新药物,快速丰富研发管线。当前,翰森制药正在积极快速推进该类项目的国内开发进展,且部分早期引进项目已渐入收获期。2022 年 3 月,翰森制药引进的全球唯一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的抗 CD19 单抗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Inebilizumab)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AQP4 抗体阳性的 NMOSD 成人患者的治疗。这是国内首款靶向抗 CD19 单抗药物,也成为翰森制药通过 BD 引进并成功商业化的首个重磅创新药。同时也是翰森制药生物药领域从零到一的里程碑式突破。早在 2019 年 5 月,翰森制药与 Viela Bio 就抗 CD19 单抗 Inebilizumab 达成合作,在中国开发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频谱障碍(NMOSD)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血液恶性肿瘤的合作协议。除已获批适应症外,伊奈利珠单抗针对 IgG4 相关疾病和全身性重症肌无力已经在全球包含中国内地在内开展国际多中心的 III 期临床试验,这两个适应症均在罕见病目录内。伊奈利珠单抗针对 IgG4 相关疾病和全身性重症肌无力临床试验Ibrexafungerp 已于 2021 年 6 月获 FDA 批准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成为二十多年来首个全新作用机制的第四代抗真菌类药物。2022 年 12 月又获批一项新适应症,用于降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RVVC) 的发病率。在国内,翰森已将该产品推进至上市申请阶段,其递交的用于治疗阴道念珠菌病的上市申请刚于 7 月 20 日获 CDE 受理(受理号:JXHS2300072)。Ibrexafungerp 由美国 SCYNEXIS 公司开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引起的院内及院外感染。2021 年 2 月,翰森制药引进 Ibrexafungerp 在中国的开发、监管批准和商业化权益,交易金额涉及 1000 万美元的首付款加潜在的里程碑付款及提成。当前,Ibrexafungerp 多项适应症已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包括由念珠菌(包括耳念珠菌)和曲霉属等真菌引起的院内感染。Ibrexafungerp 全球项目开发进展甘特图而对于 2022 年 11 月从普米斯生物引进的 EGFR/cMet 双特异性抗体 PM1080(HS-20117),翰森已于今年 7 月 5 日,在国内首次启动临床,针对晚期恶性实体瘤(试验登记号:CTR20231924)。预计目标入组人数为 322 人,并于 7 月 20 日完成首例受试者的入组工作。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当前全球共有 10 款临床阶段 EGFR/c-Met 双靶点药物,强生的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已经获批上市。国产企业中,除翰森外,另有嘉和生物、贝达药业、岸迈生物、钟根堂制药这 3 家企业有临床布局,也均处于临床早期研发阶段。10 款临床阶段 EGFR/c-Met 双靶点药物HIF2α 抑制剂、口服活性非肽类 GnRH 拮抗剂:首次获批临床2022 年 5 月,翰森制药以 1500 万美元的首付款+最多 2.03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引进 NiKang 公司 HIF2α 抑制剂 NKT2152 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今年 3 月,翰森即在国内申报临床,6 月已获得临床默示许可(受理号:CXHL2300340),用于治疗肾细胞癌。 此外,今年 7 月,翰森制药与 TiumBio 韩国生物医药研发公司 TiumBio 合作开发的 TU2670(HS-10518)在国内首次获批临床,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中重度疼痛、子宫肌瘤相关月经过多(受理号:CXHL2300398)。据悉,TU2670 是一种口服活性非肽类 GnRH 拮抗剂,翰森制药负责在中国开发并商业化 TU2670 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及其他潜在适应症的治疗,合作总额达 1.7 亿美元。以 2000 万美元的预付款+最高可能达 1.705 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引进的 KER-050(HS-20106),近期在国内有积极进展,其首次临床申请刚于本月 25 日获得受理(受理号:JXSL2300139)。KER-050 是由 Keros Therapeutics 开发的一种「工程化的配体捕获体」,由经修饰的 TGF-β 受体(即启动素受体 IIA 型)配体结合区域与人源抗体的 Fc 区域融合而成,可以通过抑制激活素受体配体的信号传递,增加红细胞 (RBC) 和血小板的生成。激活素受体在造血细胞上表达,可调节其前体细胞的分化。目前,KER-050 正被开发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和骨髓纤维化(MF)患者血细胞减少(包括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处于 Ⅱ 期临床阶段。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免费获取,立刻解锁!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