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数据库/医药资讯/透视罗氏制药 2023 上半年公开的肿瘤领域专利

透视罗氏制药 2023 上半年公开的肿瘤领域专利

2023-07-26 18:47:56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产品未动,专利先行」是大部分新药研发活动中的通用专利布局策略,因此对目标机构的专利进行及时、科学的监测与分析,有助于有效地把握其最新的研发策略与动向。

初步检索发现,罗氏及其关联公司(Genetech 与 Chugai)近年的肿瘤相关专利(CPC 或 IPC 中含有 A61P31)申请量领先于大部分 MNC。

由于 PCT 途径是大部分申请人进行国际申请的首选途径,而且大部分 PCT 申请的公开日均早于其同族专利申请,故本文以 2023 年公开的罗氏及其关联公司申请的肿瘤相关 PCT 专利为线索,简要分析这家 MNC 的最新研发动态与方向


小分子化合物

写在前面:
文中列出的示例化合物结构中,对于各专利大部分示例化合物所共有的部分以红色标识,共有部分中仍然可变的原子则以蓝色标识。

   基础化合物专利

1、TEAD 抑制剂

WO2023097195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1-1 为代表的 1H-吲唑、吡唑并嘧啶、吡唑并吡嗪等稠合吡唑类 TEAD1~4 抑制剂,所述抑制剂对 TEAD1~4 中的任意一种的 IC50 值可在 nM 水平或更低。

WO2023097194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1-2 为代表的双环类 TEAD1~4 抑制剂,其中 A 环可以是其他六元芳杂环,B 环在环原子数量、类别与环不饱和度均有一定的可变性。所述抑制剂对 TEAD1~4 中的任意一种的 IC50 值可在 nM 水平或更低。

化合物 1.1.1-1(左)和化合物 1.1.1-2(右)

2、BRM 降解剂

WO2023096987 与 WO2023097031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2-1 为代表的苯酚类 BRM 降解剂,除了苯酚以外的其他环类别均有一定的可变性。各降解剂对 BRM 的 DC50 最低可达<2.5nM。

化合物 1.1.2-1

WO2023018648 亦公开了一系列苯酚类 BRM 降解剂(以化合物 1.1.2-2)为代表,其化合物体积小于前两篇专利。各降解剂对 BRM 的 DC50 值最低可达<10nM。

化合物 1.1.2-2

3、NLRP3 抑制剂

WO2023088856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3-1 为代表的杂环类 NLRP3 抑制剂,制备例中的化合物结构除了 A 环以外的其他环均有一定的可变性。各抑制剂对 NLRP3 的 IC50(THP-1 pyroptosis Assay)最低可达 nM 级别。

化合物 1.1.3-1

WO2023004257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3-2 所示的磺酰亚胺类 NLRP3 抑制剂,各稠环系均有一定的可变性。各抑制剂对 NLRP3 的 IC50 值最低可达 10-1nM 水平。

化合物 1.1.3-2

4、CBL-B 抑制剂

WO2023081853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4 为代表的内酰类 CBL-B 抑制剂,其中与内酰胺环稠合的苯环还可以是吡啶环。各抑制剂对 CBL-B 的 IC50 最低可达 nM 水平,且显著低于对 C-CBL 的 IC50 值。
 
化合物 1.1.4

5、CDK2 抑制剂

WO2023060057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5 为代表的氨基甲酸酯类 CDK2 抑制剂,各抑制剂均含有结构中的环戊烷基吡唑胺模块,且对 CDK2 的酶 Ki 最低可达<0.1nM,并大部分低于对 CDK1 及 4 的 Ki。
 
化合物 1.1.5

6、磷酸果糖激酶 1 肝型抑制剂

WO2023287793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6 为代表的 4 H,10 H-苯并 [f] 吡唑并 [5,1-c][1,4] 氧杂氮卓类磷酸果糖激酶 1 肝型抑制剂,各抑制剂对该酶的 IC50 值最低可达 nM 水平。
 
化合物 1.1.6

7、KRAS G12C 抑制剂

WO2023025832 公开了一系列以化合物 1.1.7 为代表的大环类 KRAS G12C 抑制剂。化合物 1.1.5 结构中的环内六氢哒嗪羧酸酯、吲哚及与之相连的吡啶构成各示例化合物的共有部分。所述抑制剂对 KRAS G12C 的 IC50 最低可达<0.6nM(细胞分析),且大部分低于 G12D 与 G12V 的 IC50 值。
 
化合物 1.1.7

   外周专利



生物大分子

   基础专利


   外周专利



总 结

2023 年上半年,WIPO 共公开了 38 件罗氏或其关联公司申请的 PCT 专利,其中生物大分子专利数量略多于小分子化合物类专利。

小分子化合物类专利中的基础化合物专利涉及 TEAD 抑制剂(N=2)、BRM 降解剂(N=3)、NLRP3 抑制剂(N=2)、CBL-B 抑制剂(N=1)、CDK2 抑制剂(N=1)、磷酸果糖激酶 1 肝型抑制剂(N=1)、KRAS G12C 抑制剂(N=1),大部分作用机制类别均未披露于罗氏最新公示的 Pipeline 信息中

小分子化合物类专利中的外周专利涉及 BRAF 抑制剂、阿来替尼与 MEK 抑制剂,其中,阿来替尼已获 FDA 批准,根据专利布局的一般原则,罗氏很可能外周专利所涉及的 BRAF 与 MEK 抑制剂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

生物大分子类专利中的基础专利涉及的靶点 IL-18、CD3/FLAP、IL-1、IL-7/PD-1、CCR8 与 LTBR,包括了一定数量的双抗专利

而外周专利所涉及的靶点则更多,包括:TIGIT、PD-1/ LAG3、CD20/CD3、TYRP1/CD3、TYRP1、HLA-A2/WT1 X CD3、4-1BB (CD137)、CD38、DLL3、CLDN6、CD25、CD79b。

生物大分子类外周专利大部分为新适应证和/或新给药方案(尤其是联合用药)专利,这一新适应证与联合用药在新药开发中的地位相一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专利法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排除在了专利保护客体之外,因此上述外周专利需改成制药用途专利方可在中国获得授权。

题图来源:企业 Logo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加一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国内审评进度、全球新药开发…
随时随地查!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免费获取,立刻解锁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
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