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9:58:22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7 月 7 日,科伦药业公布了 7 月 5 日下午举行的投资者活动纪要。此次活动参与者包括中金公司、国盛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等机构共 27 人次,科伦博泰总经理葛均友、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冯毅,科伦药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冯昊等多位高管参加。本次活动中,科伦简单介绍了研发管线整体进展情况,并详细回答了来自投资者的 19 个问题,内容涉及 TROP2 ADC SKB264 的研发概况、与默沙东的合作情况以及 ADC 技术平台等问题。详细内容如下:33 个在研药物,14 个在临床;现在 4 个 ADC 进入临床,1000 多例人体数据。trop2 单药进入 3 期临床;166 进入单臂注册申请,同时验证性对照研究也启动。400 启动单臂试验(完全批准)用于一线和二线两项晚期 RET+NSCLC。除了单靶点后续还有双靶、双 payload,放射性的 ADC 设计。今年的里程碑:264(TNBC 的 3L+)、166 和 140 的 NDA。 Q:前两天 DS1062 释放的肺癌数据不太好,怎么看待该事件?264 是否有差异化优势? 目前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释放的是中期分析数据,PFS 最终分析取得阳性结果,大家猜测没有达到预期 PFS 改善。从他们早期数据来看大幅提高 PFS 还是难度很大。但是我们对自己药物的数据以及 1062,还是期待 OS 的提高。目前 OS 还不成熟,可能是没有达到,还需要随访。之前来看 ADC OS 的数据还是不错的,例如 HER3 ADC PFS 7-8 个月,mOS 16 个月。264 是完全不一样的分子,我们 ASCO 数据来看,安全性和疗效都有一定优势。对于 EGFR 野生型开发,更注重 PD-1/PD-L1 一线联用,往更早期的线程开发。单药针对 EGFR 突变的患者,疗效更显著。目前已经启动三期入组。1062 目前报道是针对末线人群,经免疫疗法失败的人群,其中可能约 90% EGFR 野生型的。SKB264,3 期是开展的二线人群,针对一线 TKI 治疗失败的,人群主要是 EGFR 突变。Q:与 PD-1 联用于 EGFR 野生型的 1 线治疗,biomarker 的选择考虑? 我们一线 2 期很早启动,还没有披露具体的数据。后续 3 期会考虑 trop2 的表达,不一定按照这个选择入组,但是 trop2 表达很大程度跟疗效相关。目前已经积累了联合用药数据,还在进行各种亚组的分析。一线更关注 PFS 而不是 ORR。去年 MSD 合作后,把他们开发 PD-1 伴随诊断的团队也放在了 TROP2 伴随诊断开发这边,这块也是 MSD 的强项,跟他们临床团队一起来开发。 Q:DS1062 选择了经 PD-1 治疗失败人群,我们是非鳞癌人群,没有特别筛选 PD-L1 经治疗。3 期设计考量?我们选的人群是 EGFR 突变的 NSCLC,现在标准治疗不是 PD-1;1062 是大部分野生型的,大部分是经过 PD-1 治疗的人群。设计的时候我们差 异化的开发,我们早期的肺癌人群分析,EGFR 突变的人群可能更好。 Q: 我们针对 EGFR 突变的 III 期,PFS 作为的终点考虑?我们三期是以 PFS 主要终点,样本量 356 例,充分考虑了次要终点 OS 的 power。希望看到 OS 也有临床获益。不是 co primary point。监管已经很明确,PFS 获益和观察到 OS 趋势就可以进行 NDA。后面可以根据中期 PFS 分析跟 CDE 沟通。 Q:CDE 对于 TKI 耐药后的临床,主要终点 PFS 是否足够?需要 OS 吗?我们三期是 TKI 耐药,跟 CDE 沟通过,PFS 就足够,OS 作为关键次要终点。申报有 OS 的趋势就行。 Q:EFGR-TKI 耐药后的治疗方案,信达已经获批,康方会申报,对我们的影响? 选择的对照组-含铂双药方案目前仍为 CSCO 指南 1 类推荐,属于该人群的标准治疗之一。信达四药联合方案尚未进入医保,在已经完成 3 期,和含铂双药相比,没有观察到 OS 获益。康方 AK112 还未进行申报,是 AK112 双抗联合化疗。我们单药还是很大的优势,特别是 TKI 耐药,没有用过化疗的。申报过程中不会因为对方的结果影响我们申报(这个跟单臂不一样)。另一方面这块人群还是很大,患者多个选择。 Q:MSD 海外三期是否可以纳入中国的人群和数据,参考康方 AK112 的设计? 目前跟 MSD 在沟通,他们也很重视 EGFR 突变的 3 期。MSD 是全球的一个布局,比如会有日本、韩国,欧美国家的纳入。我们的 3 期主要是中国。在探讨可能性,加快注册。海外授权后,他们也会开肺癌 3 期,预计他们会加快 3 期的入组。 Q:trop2+PD-1,怎么看待一线安全性和获益的平衡?SKB264 和 DS1062 是完全不一样的分子,linker 稳定性、毒素都是不 一样,我们自己联合 PD-L1/PD-1 来看,因为 AE 停药的比例很低。联合后没有观察到增加间质性肺炎的风险,我们主要是血液毒性。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骨髓状况会比较好,所以推一线。安全性还是很可控,跟 PD-1 的毒性并不重合。 2 期 EGFR 突变人群临床研究,今年 ESMO 等会议,针对 EGFR 突变人群会有更多样本的数据。 SKB264 首发 TNBC,计划今年底 NDA。该适应症有 BTD,预期明年下半年获批。EGFRm NSCLC 是 III 期,快速启动 66 家中心的入组,争取 1 年之内完成入组。HR+/HER2- BC,今年下半年启动 III 期。 第一个适应症 3L BC;8201 推的太快了,数据也很好,很大一部分患者很快会出现耐药。我们 166 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目前也在探索,ADC 一定会耐药,继续接受相同的毒素 ADC 的有效性会有影响。我们跟 8201 毒素不同,我们还是很看好。其他适应症开发还在探索。 A400,亮点在于对当前标准治疗后(含铂双药化疗为基础)的患者和未经治疗患者疗效明确,同时对使用过 1 代 RET 抑制剂后耐药的、脑转移患者都观察到一定的疗效。海外临床是授权给英国公司在开发,中国这边刚刚与 CDE 沟通结束,CDE 同意开展单臂注册研究作为上市申请研究。两 个单臂,分别一线和二线 RET 融合 NSCLC。 第一个是联合开发团队,主要是临床开发,包括了 biomarker,转化医学等等。第二个是 CMC 团队的合作,优化、开发、分析方法和工艺的优化。我们和默沙东合作,非常看重他们的 K 药,K 药和 ADC 的联用市场非常广阔,1+1 大于 2。另外默沙东的临床团队是全球最好的肿瘤开发团队 之一。 Q:MSD 之前考虑 seagen,后面放弃,除博泰外 ADC 方面有没有其他的合 作选择? 目前 MSD 跟 trodelvy 和 1062 都有合作,MSD 提供 K 药,并且合作是在我们签署协议之前。MSD 现在很重视与我们的合作,全球投资人的会议上重点介绍了我们是其重要合作伙伴。日常项目的沟通也很顺畅;当然也不排除,遇到别家有我们没有的靶点 ADC,MSD 也会考虑合作。 Q:ADC 设计和间质性肺炎的关系?后续的策略和想法怎么避免这个副作用? 目前机制还在探讨,与毒素和 ADC 分子的整体性质有关。我们自己的 264 几乎没有这个副作用(800 多人接受治疗),有些个例,可能跟新冠也有关系,临床医生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我们肺癌 3 期会入组 300 多例,到时候会更明确看到是否有这方面风险。 我们在 ADC 的设计和研发方面建立了完整流程,跨专业部门之间有着「立体」和无缝的衔接。除了考察业界普遍认可的要素以外,长期的研发和试错过程也让我们积累了特有的 knowhow。我们会针对靶点的生物学特点做重点的分析,对于不利因素,用不同的「毒素-连接子」策略去平衡优化。策略的优劣不会仅从药效判断,而是要系统考虑包括非人灵长类安全性等多种因素,做全面和细致的评估。 Q:264 在申报过程中供应链体系怎样?是否有外包?ADC 生产确实很复杂。抗体、毒素、偶联及无菌制剂,都是缺一不可,比一般的药品更难。我们 CMC 团队很强,核心人员都是海归科学家, 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核心 ADC 产品的核心环节我们会自主生产,目前生产设施能满足未来几年的样品需求,MSD 也正在提供全面辅导和帮助,希望我们生产场地未来也成为 MSD 的多个合作项目的临床样品甚至是商业化的生产场地。目前有个别产品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样品供样是委托给 CMO 生 产,生产工艺具体也是科伦提供技术转移。Q:博泰未来商业化的选择?为何中国 biotech 都要出海?大家想出海,一个很大原因美国市场对创新药的支付体系,确实比国内成熟很多。对于中国创新药市场,是逐渐成熟的过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医保投入也越来越大,对中国创新药市场充满信心。我们会建立自己商业化团队,从乳腺癌开始,HER2 和 TNBC,明年基本建成,预计 500 人规模。第二个肺癌预计 2025 年获批,差不多规模。加总 1000 人,覆盖国内最核心的三甲和肿瘤专科医院。我们第一步的国际化包括国际商业化,是通过战略合作伙伴,早期产品海外主要是销售分成。科伦药业和默沙东是我们前两大股东,科伦的中国医院覆盖非常广,医院准入方面也很强,两大股东可以为博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是其他 biotech 公司所不具有的资源和优势。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免费获取,立刻解锁!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