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价疫苗
O 株╱原始株双价吸入用新冠疫苗为针对 Omicorn 变异株开发,尚在临床研究阶段。「在 18 岁及以上成人中开展的双价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临床试验」于 2022 年 9 月启动,在重庆开展,共 450 人入组,正在开展长期随访。
研究为在 18 岁及以上已接种 3 剂新冠灭活疫苗且距末次接种间隔 ≥3 个月的人群开展的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试验,所有受试者均按照 1:1:1 比例随机接种一剂次的 O 株 ╱ 原始株双价吸入用新冠疫苗(「双价疫苗组」)、O 株单价吸入用新冠疫苗(「O 株单价疫苗组」)或原始株单价吸入用新冠疫苗(「原始株单价疫苗组」)。每个组计划招募 150 名受试者,总计 450 人,其中 ≥60 岁老年人约占 30%。
所有受试者在接种后 28 天内进行系统性安全性观察并在接种当天、接种后 14 天、28 天、2 个月、3 个月、4 个月、6 个月採集样本开展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检测。
1)安全性方面
免后 28 天内,双价疫苗组、原始株单价疫苗组和 O 株单价疫苗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9%、14.67% 和 22.00%,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不良反应主要为 1 级(发生率 10.00%~15.33%),2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1%~6.67%,3 级不良反应仅双价组发生 1 例(发热),发生率 0.66%。总体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既往接种过 3 剂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加强接种一剂克威莎®雾优®,安全性良好,不同吸入用新冠疫苗组别差异不大。
2)免疫原性方面
体液免疫:在免前抗体水平均接近阴性的基础上,加强接种后 28 天,双价疫苗组、原始株单价疫苗组和 O 株单价疫苗组原始株真病毒中和抗体 GMT 分别为 245,288 和 104;BA.1 变异株真病毒中和抗体 GMT 分别为 44,30 和 33;BA.5 变异株真病毒中和抗体 GMT 分别为 30,22 和 19。总体看,双价疫苗抗体水准具有优势。
细胞免疫:使用 ELISPOT 检测外周血 PBMC 细胞因数水准(O 株肽库刺激)。加强接种后 28 天,双价疫苗组、原始株单价疫苗组和 O 株单价疫苗组 IFN-γ水准分别为 75,60 和 82Spots/105PBMC,阳性率分别为 100%、82% 和 90%。双价疫苗细胞免疫具有优势。
黏膜免疫:使用 MSD 方法检测鼻拭子样本中的 sIgA 水准(针对多种变异株)。结果提示,针对不同变异株,吸入用新冠疫苗均能诱导广谱的 sIgA 反应,抗体水准较免前升高 6~9 倍,不同疫苗组别间差异不明显。
2、第四针加强
「在 18 岁及以上完成 3 针新冠灭活疫苗接种的成年人中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序贯加强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于 2022 年 4 月启动,在江苏开展,共 360 人入组,正在开展长期随访。
研究设置招募既往接种过 3 针灭活疫苗且间隔满 6 个月的受试者进行加强免疫,受试者按 1:1:1 随机分配至克威莎®雾优®组(「吸入组」)、克威莎®组(「肌注组」)或灭活疫苗组(「灭活组」),每组约 120 人。所有受试者在接种后 28 天内进行系统性安全性观察并在接种当天、接种后 14 天、28 天、3 个月、6 个月采集样本进行免疫原性评价。
1)安全性方面
吸入组免后 28 天内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 9.40%,低于对照组。吸入组不良反应主要为 1 级,发生率为 5.98%,2 级为 3.42%,未发生 3 级不良反应。加强接种后 6 个月内未接到 SAE 报告。
总体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既往接种过 3 剂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加强接种一剂克威莎®雾优®,安全性良好,尤其是在老年人群。
2)免疫原性方面
原始株真病毒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免前抗体水平均接近阴性的基础上,加强接种后 28 天,吸入组抗体的 GMT 达到 672,高于肌注组的 583,远高于灭活组的 59。吸入组是灭活组的约 11 倍。
使用临床试验血清对 Omicron BA.5 假病毒进行交叉中和试验,吸入组免疫后 28 天中和抗体结 GMT 为 108,远高于灭活组同源加强后的 19,抗体滴度≥16 的比例达 81%,灭活组为 20%。
3、针对 6~17 岁人群
「评价两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在 6~17 岁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于 2022 年 4 月启动,在北京、湖南开展,共 360 人入组,正在开展长期随访。
研究设置基础免疫组和加强免疫组。基础免疫组招募未接种任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 6~17 岁受试者,接种两剂次的克威莎®雾优®;加强免疫组招募已完成 2 剂灭活疫苗不少于 3 个月的 6~17 岁受试者,按照 3:1:1 比例随机接种克威莎®雾优®(「吸入组」)、克威莎®(「肌注组」)或灭活疫苗(「灭活组」)。研究设置安全性亚组评价实验室安全性指标,还设置了细胞免疫亚组和免疫持久性亚组。
1)安全性方面
6~17 岁人群吸入组免后 28 天内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 15.91%,低于对照组。吸入组不良反应主要为 1 级,3 级仅为 0.45%。研究期间未发现特殊的安全性风险。
2)免疫原性方面
ELISA S-RBD IgG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 组受试者的免前抗体水准较为均衡,均接近检测下限,免后 28 天,吸入组抗体 GMT 达到 4,967BAU/ml,高于肌注组的 3,528BAU/ml,远高于灭活组的 411BAU/ml,吸入组是灭活组的约 12 倍。加强免疫后 3 个月,吸入组抗体水准仍可维持在 3,380BAU/ml 的高水准,为灭活组的 12.4 倍,吸入组抗体水平均远高于 WHO 标准血清的抗体水准 (1,000BAU/ml)。原始株真病毒中和抗体结果显示,在基线均接近阴性的基础上,加强免疫后 28 天,吸入组抗体 GMT 达到 462,高于肌注组的 350,远高于灭活组的 47,吸入组是灭活组的约 10 倍。
使用研究血清对 Omicron BA.5 假病毒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加强免疫后 28 天,吸入组抗体 GMT 达到 409,高于肌注组的 261,远高于灭活组的 46,吸入组是灭活组的约 9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