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数据库/医药资讯/勿以辩说为必然:I/O 新贵 NKG2A 抗体首个临床三期失败

勿以辩说为必然:I/O 新贵 NKG2A 抗体首个临床三期失败

2022-08-02 19:24:20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昨天看到 Innate 官宣,与 AZ 合作的 NKG2A 抗体 Monalizumab,在与西妥昔单抗联用治疗复发难治转移头颈鳞癌(r/m SCCHN)、也是该靶点全球首个三期临床 INTERLINK-1 试验中,因未能达到有效性终点而失败。

http://www.innate-pharma.com/media/all-press-releases/innate-pharma-provides-update-astrazeneca-sponsored-interlink-1-phase-3-study

作为 I/O 的又一个潜在希望(我为什么要说「又」字),而且是 NK 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在 18/19 左近的几年还是颇有些声势。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18-0096-2

NKG2 家族是一类兼具抑制性和激动性的复杂受体,属于 C 类凝集素,可以与细胞表面的 CD94 形成二聚体,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有一定潜力。NKG2A 是其家族中的抑制性受体,主要表达在 NK 细胞和 CD8+ αβ T 细胞的一个亚群中,HLA-E 是 NKG2A-CD94 二聚物的主要配体、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表达,与 NKG2A 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 NK 细胞和 T 细胞的激活。

HLA-E 是一种非经典的 MHC Ib 类分子,在结合来自经典 MHC I 类分子 HLA-A/B/C/G 的信号肽后,形成稳定的折叠物。这种载肽的 HLA-E 是 NKG2A-CD94 二聚体的唯一配体,结合会导致 NKG2A 中基于细胞质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抑制性基序磷酸化,从而导致抑制性信号的传导,抑制来自激活性受体的竞争信号。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1-019-0182-8

多种肿瘤细胞的 HLA-E 高表达,而肿瘤浸润的 NK 细胞和 CD8+T 细胞的 NKG2A 高表达,使得肿瘤细胞形成免疫逃逸,这个逻辑与 CTLA-4 和 PD-1 以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高度一致。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10.014

接下来就是十分丝滑的一套操作,既然 NKG2A 与 HLA-E 这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经过研究证实,发现 NKG2A-CD94 阳性的 TIL 与多种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肿瘤组织中 CD8+ T 细胞上的 NKG2A 高表达,且耗竭 TIL 比其他 T 细胞表达水平更高,等等。各种细胞和动物层面的依据都指向 NKG2A 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成药靶点,甚至一度有大佬认为这可能是第三成功的免疫检查点。

‍DOI: 10.1186/s40425-019-0761-3 

Monalizumab 作为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 NKG2A 抗体,命运也十分坎坷。最初这是 Innate Pharma 与 Novo Nordisk 之间始于 2006 年的一揽子合作开发项目之一,NN 最初是用于自免领域,做了挺大的 RA 患者一期之后,证明了比较好的安全性,然而有效性不怎么样,就 2014 年初用白菜价把全部权利扔回给了 Innate。

http://www.innate-pharma.com/media/all-press-releases/innate-pharma-acquires-full-rights-anti-nkg2a-checkpoint-inhibitor-novo-nordisk/s

Innate 拿到以后立即转向肿瘤,而且在买回全部权利后仅时隔一年,2015 年上半年就大价钱卖给了 AZ,包括单药和与当时尚未获批的 Durvalumab 联用的全球权利,总包$1.275b = $250m upfront + $1,025m milestone,外加 double digit royalty 以及 Innate 保留了 50% 的欧洲利润分成。

http://www.innate-pharma.com/media/all-press-releases/innate-pharma-and-astrazeneca-announce-global-co-development-and-commercialisation-agreement-iph2201-immuno-oncology

AZ 拿到货的头几年还是挺把 Monalizumab 当块宝的,而随着临床进展的浮沉,对这款资产的重视程度也出现肉眼可见的过山车走势:前两年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 pipeline 列于附件;2018 年 ESMO 上发布头颈癌二期数据之后,首次在年报正文靠前位置露脸,在 pipeline highlights 里作为 Durvalumab 重要的 life-cycle management 之一;2019 年更是到达信心之巅,直接在年报里位列 IO Pipeline 之首;2020 年就显著回落,年报里被挤到一个 pipeline across cancers 靠后的小角落里;2021 年单药治疗头颈癌二期失败后,就已经彻底不提作为单药的地位,年报里只能作为众多不起眼的 NSCLC 联用方案之一了。


那我们就不妨来从头审视一下这款资产的临床探索之路吧。

在早期的适应症探索阶段,Innate 尝试过血液瘤、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等,虽然对安全性有不错的验证,但有效性实在一般,后来也就都没太多提及,AZ 入手的主要看点还是头颈癌初期不错的 POC 数据以及更星辰大海的 NSCLC。

2018 年 AACR 上,Mona+Cetux 联用治疗铂类进展后的 r/m SCCHN 患者的 I/II 期初步结果公布,在 26 例可评价有效性的患者中,8PR+14SD,与之相比 Cetux 单药对此类患者的响应率只有 13%。

http://www.innate-pharma.com/sites/default/files/iph2201_mona_cetux_poster_clinic_bat_1.pdf

2018 年 ESMO 上,Mona+Cetux 的 II 期结果正式公布,在一共 40 例患者中,所有人都使用过铂类、42% 使用过 PD-1、12% 使用过 Cetux,ORR 为 27.5%(1CR+10PR),mDOR 为 5.6 个月,mPFS 为 5.0 个月,mOS 为 10.3 个月,纸面上比 PD-(L)1 以及 Cetux 单药治疗 2L SCCHN 的数据都要好一大截,这给予 AZ 巨大的信心来源(在 ESMO 之后 3 天公告扩大与 Innate 的合作、包括拿下 Mona 的全部肿瘤权利)。



http://www.innate-pharma.com/sites/default/files/181022esmo_invest_call_vfinal.pdf

趁着兴奋劲上来了,就莽了一波单药的 r/m SCCHN 的 II 期临床,结果当场挂掉,26 例患者全都不响应。

https://www.ejcancer.com/article/S0959-8049(21)00593-1/fulltext#relatedArticles

2021 年 ESMO I/O 分会上,Mona+Cetux+Durva 三药联用治疗 1L r/m SCCHN 的 II 期结果公布,在 40 例患者中,ORR 为 32.5%(3CR+10PR)、mPFS 为 6.9 个月,作为三药的毒性虽然不低但看起来也还说得过去(48% 的 G3/4 TRAE)

https://oncologypro.esmo.org/meeting-resources/esmo-immuno-oncology-congress/monalizumab-cetuximab-and-durvalumab-in-first-line-treatment-of-recurrent-or-metastatic-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head-and-neck-r-m-scchn

2021 年 ESMO 上,Durva 与 Mona 或 CD73 抗体 Oleclumab 联用,与 Durva 单药相比,能有效延缓进展和提升响应率,其中 Durva+Mona 组与 Durva 单药组对照,ORR 为 36% vs 18%,10 个月 PFS 比率为 72.7% vs 39.2%,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 35%。当然对 PD-L1 的预后有这样的提升很有意义,联用对于 NKG2A 的机制也有更进一步验证,但从商业上,这样的 add-on 角色即便是用于 NSCLC,也很难造就一款重磅药物,何况 Durva 本身在 PD-(L)1 里面的咖位也并不怎么够分量。

https://www.astrazeneca.com/content/dam/az/Investor_Relations/events/20210920_ESMO_2021_IR_Presentation.pdf

接着就是最近的噩耗,2020 年启动的 Mona+Cetux 治疗 SCCHN 的 III 期临床 INTERLINK-1 试验,两年后彻底崩了。

综上所述,NKG2A 这个曾经被寄予一定希望的下一代免疫检查点乃至肿瘤免疫的选手,很明显还远未达到如 LAG-3/TIGIT 这种成熟程度。这也就不难理解,国际上除了 AZ 真金白银花几亿美元砸出点水花以外,其余应者寥寥,也就 BMS 和 Servier、外加中国公司怀越生物,各有一个进入临床 I 期的管线而已。

这又一次印证了我个人的一种朴 (tou) 素 (lan) 的观点,对于一个具有广阔市场的潜在靶点,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国际大药企们重金下场的不多(AZ 对 Mona 下注也就$1bn 的总包、差不多刚够「重金」的心理线),那一定意味着有某些不确定性尚未克服(虽然我并不知道具体有什么难度)。当然,不确定不意味着先行者就不能创造奇迹,但至少要对早期这些看起来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说法格外谨慎。

发散一点,想到《大决战》里俊如兄与总长扯皮时引用的三句兵法(虽与原文有别):「勿以军众而轻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点击以下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一键查询全球在研新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消息分享,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Insight 数据库的立场,文章观点仅供分享行业见解,请广大投资者谨慎。

编辑:加一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免费获取
免费试用 Insight 数据库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
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