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数据库/医药资讯/产学研医共聚首,罗氏话肿瘤创新领驭之道

产学研医共聚首,罗氏话肿瘤创新领驭之道

2022-07-19 19:21:59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预防和治愈所有类型的癌症。」一般人眼中天方夜谭般的畅想,是罗氏这家百年跨国药企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终极愿景。


作为全球制药和诊断领域的领军者,罗氏一直走在癌症研究与治疗领域的前沿,拥有治疗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血液肿瘤等众多癌种的创新药物。


中国是罗氏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中国,肿瘤治疗还有诸多亟需解决的痛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 2200 亿。


如何将罗氏在肿瘤治疗领域积累的研发经验应用于中国、解决中国肿瘤患者的痛点,乃至和合作伙伴携手建设中国健康生态圈?


7 月 9 日,2022 罗氏肿瘤高峰论坛将以「先见·创行」为主题,邀请行业大咖畅所欲言,分享肿瘤治疗领域最新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论坛前夕,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女士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博士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中心负责人李昕博士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副总裁李滨博士,从罗氏的研究、开发、医学和商业战略等不同视角,分享罗氏在行业中的「先见之力」与「创行未来」。


我们可以从中一窥罗氏这一引领行业的巨人前行的脉络。

 

从左至右依次为:边欣女士、沈宏博士、李昕博士、李滨博士



布局肿瘤「早诊早治」与「个体化医疗」


过去一百多年来,罗氏研发了众多疗效优越的抗肿瘤药物,让确诊后的患者获益。边欣向「医学界」介绍道,近年来,在「预防和治愈所有类型的癌症」的理念指引下,罗氏已经开始致力于实现一个更宏大的愿景——打造一个没有肿瘤的世界。通向这个世界的钥匙,就是更早的预防和发现肿瘤,甚至能在有朝一日不再需要抗肿瘤药物。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落叶,没有两个肿瘤患者完全相同。虽然都是肺癌,但在驱动基因和分子机制上可能完全不同。」边欣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肿瘤的个体化诊疗需求。


多年以来,个体化医疗意味着检测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而现在,我们正在将这种个体化的方法扩展和串联到患者的整个疾病旅程中,通过全面基因组检测和成规模有意义数据的分析和洞察,确保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可以说,这种个体化医疗是实现「预防和治愈所有类型的癌症」这一愿景的重要抓手,也是罗氏一直以来不断探寻的个体化之路。


在李滨博士看来,肿瘤治疗从过往以放化疗和手术切除主导的「温饱时代」,步入了个体化医疗下的「小康时代」,但「最终富裕」还远远没有来临……


李滨告诉「医学界」,目前,中国创新药物上市逐渐和欧美保持同步,中国医生的临床实践也进一步赶超世界水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虽所有提升,仍落后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这其中一部分的短板在于诊断和干预的迟滞性和精准性。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李滨表示,罗氏正在积极聚焦于研发针对肿瘤早期治疗的药物,同时注重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来更早地靶向相应的肿瘤类型。


据李滨介绍,罗氏目前研发管线的 80 多个分子实体中,有 39 个与肿瘤相关。罗氏制药有 8 个非常领先的创新技术平台为肿瘤研发做支撑,包括双特异性抗体、肿瘤的新生抗原疫苗、个体化的 T 细胞等。「先进的制药和诊断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卓越的个体化医疗的多重武器和组合治疗方案。」


边欣提到,罗氏除了研发创新药物,同时也会关注创新的疾病解决方案。罗氏制药还携手罗氏诊断和其他合作伙伴,推动早期诊断的进程,尤其在中国边远地区。在边欣看来,罗氏不仅仅希望成为一个药物的研发和销售公司,更致力于成为医疗大健康生态圈的建设者。


为加速最佳个体化诊疗方案在中国的可及性,2021 年进博会期间,罗氏与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政府合作共建了全球首个国际创新个体化医疗研究院。目标是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准入、共建临床急需进口药物绿色通道,将国外已获批、国内没有获批的肿瘤药物更早地带给中国患者。


对于女性高发的乳腺疾病,2020 年,罗氏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合作启动了「三早」主动健康项目,在重点省市对乳腺疾病开展调研和专家研讨,呼吁女性同胞关注乳腺健康。


2021 年 5 月,罗氏制药在广东省启动了中国肝癌「甘露」行动,探索肝癌患者个体化的精准早控。


2021 年 11 月,罗氏制药与多家本土的创新企业,包括像华大智造云影、瀚维智能医疗、善诊达成战略联盟,共同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整合体系,来推进肿瘤「三早」的生态圈建设。


「我们希望能够在整个『政产学研医』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携手各方利益相关者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生态圈,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诊疗和全病程管理的解决方案。」边欣表示,「这个方案肯定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做到,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以更少的社会成本带来更多的患者获益,特别是肿瘤患者的获益。」



中国研发,全球同步

2007 年,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中心(PD China)成立,成为首个在中国设立全功能临床药品开发中心的跨国药企,率先在中国完成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价值产业链。药品开发中国中心的成立不仅使中国患者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罗氏全球临床研究中,还能大大缩短新药或新适应症在中国与欧美市场上市的时间差, 促进中国患者与全球同步共享最新研发成果。

过去的 15 年中,罗氏通过源源不断地将全球创新药品带到中国来践行对中国患者的承诺。2007 年至今年 6 月,罗氏全球 17 款创新药品的 40 多个适应症已加速引入中国,涵盖肺癌、肝细胞癌、乳腺癌、血友病、流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等多个疾病领域。

「罗氏丰富多元的产品管线是我们能够持续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创新疾病解决方案的底气,而强大的产品管线离不开对于研发大量的投入。」李昕博士介绍到:「罗氏对研发的投入一直位居全球药企的前列,2021 年更以 150 亿美金排名首位。其中约 50% 的投入聚焦在肿瘤领域。」

「我们的肿瘤管线中既有小分子又有大分子药物。大分子包括单克隆抗体、双抗、基因编辑、细胞疗法、疫苗,抗体药物偶联物等。」 强大的产品管线不但广泛地覆盖不同疾病领域的需求,而且在单一产品基础上的产品组合对于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和提升患者获益创造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以罗氏全球创新管线为支柱,如何为患者尤其是中国患者加速是罗氏在中国药品开发的核心使命。在中国政府鼓励创新,深化医疗健康领域改革,切实解决中国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的利好政策下,自 2015 年以来,中国的临床研究在罗氏全球药品临床试验体系中发生了相当可观的积极变化。到目前为止,中国直接参与全球注册性研究的比例已经超过 80%。

自 2018 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罗氏创新药品可以在欧美同一适应症获批一年以内(甚至早于欧洲,日本)在中国获得批准。罗氏近期刚公布了一项关于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创新药物 Crovalimab 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 COMMODORE3 的积极结果,并有望成为罗氏首个在中国全球首发的创新药物。

李昕博士强调:「药品开发应该秉承以科学为导向,用数据说话,站在患者的角度做决策的理念。」她坚信严谨的科学,高质量的数据,以及对患者的临床价值的不断探寻是药品开发行稳至远的关键因素。

临床药品开发需要全方位,多维度的内外部合作。过去近 15 年时间里,罗氏与中国 380 多家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了 300 多项国际多中心或全国性的临床试验,共有超过 32500 名中国患者参与。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罗氏团队不仅与中国的临床专家针对试验本身进行沟通交流,而且对于治疗领域以及药物开发的整个周期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讨。从中获得的中国的患者需求,临床洞察(例如发病机制,肿瘤类型等)以及日益崛起的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在持续助力全球开发,强化「在中国,为全球」的价值打造,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级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

目前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超过 130 项,在未来的 7-8 年左右,预计提交超过 50 个新产品或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其中一半以上为肿瘤产品。


从个体创新到行业创新、内部转型

中国的医药市场正在向创新型市场改变。在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博士看来,目前国内主流的创新仍以高仿药或者是跟着巨人走为主。

秉持着「先患者之需而行」的使命,罗氏研发鼓励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式的颠覆性创新。为此,罗氏在 2021 年研发支出达到 150 亿美元,占总收入的 20% 左右,在医药研发投入方面高居行业榜首。今年,为了进一步在中国推动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罗氏上海创新中心(RICS)正式升级为罗氏中国创新中心(CICoR)。

据沈宏介绍,肿瘤和免疫两个领域是罗氏中国创新中心主要的药物研发方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前沿科技在新标靶识别、抗体和小分子药物设计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探索,罗氏致力于做出同类首创(first-in-class)、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药物。

人工智能如何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价值?沈宏表示,AI 从新靶点发现、药物分子优化、临床实验这三个维度和药物研发紧密连接。

「不过,AI 在药物研发方面还有很多瓶颈,比如数据的质量不好或数据量不足,导致数据很难反映出真实世界的应用场景。」沈宏表示,通过 AI 技术、大数据实现药物研发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目前还处于憧憬尝试的阶段。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生物医药企业做大胆的尝试,而罗氏愿意在这方面大胆投入。

作为全球创新药研发和诊断领军者,罗氏同样致力于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沈宏强调:「罗氏在全球有 40% 左右的药品和管线是来自于外部合作,通过外部合作,与中国本土企业共同建设开放的创新生态圈。」

罗氏中国加速器也是罗氏重要的战略性举措。2021 年,罗氏投资近 3 亿元,在全球建立首家加速器,目的是依托罗氏的科研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孵化扶植优质的本土创新企业成长,加速从科研到药物的成果转化。截止目前,共有 10 家加速器成员企业从 200 多家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如果说产品创新是罗氏的驱动力,那么业务模式创新就是罗氏架构起来的钢筋铁骨。

在边欣的带领下,罗氏制药在肿瘤业务方面开始敏捷转型,打造以疾病治疗领域为核心的「客户交互业务模式」。众所周知,银行柜员一个人可以服务同一位客户的不同需求,但过去药企因角色分工太细,所以医生在获得服务时需要和不同团队的药企人员打交道,大大降低了沟通效率。

边欣想:能不能让业务模型跟客户走得更近,让客户感到更加便利?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人多才、一人多能。这里的「一个人」,指的是罗氏设立了面对客户的主要联系人(PPOC),他在自己所负责的某一个疾病治疗领域内,为客户提供该疾病领域所有相关的产品和疾病解决方案,同时不断推动和打造与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创新与紧密合作。以疾病治疗领域为核心的业务模式, 可以更加高效地与客户沟通, 为患者提供差异化价值。当然,这对人才的要求显著提高,不仅要有战略思考,还要懂得做减法的聚焦之道。人才是业务模式升级的关键,也是罗氏最核心的竞争力。此外,罗氏还成立了患者解决方案专队(Patient Solution Team-PST),成为整体升级肿瘤交互模式的一大亮点。

边欣把这个团队比喻为「护花使者」,旨在合规框架下解决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类痛点,包括:医院和科室的选择、如何走通医院繁复的流程、如何购药和参与患者援助项目等林林总总各类问题。同时,这个团队还把与患者接触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后反馈给医院,协助医院优化流程和患者体验。

在罗氏今年的年会上,边欣将罗氏发展的 4 个关键词定为「创新、效率、人才、发展」,是组织升级的核心所在。她总结道,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是一家制药企业不可辜负的使命;效率是需要一家企业更聪明地去工作,更聚焦结果,而不是被流程和系统束缚;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实现企业所有目标的关键;发展是结果更是一种检验,当做到上述 4 个关键词之后,企业发展自然而然就会实现。


欲了解更多罗氏肿瘤与罗氏肿瘤高峰论坛信息
欢迎扫码访问
罗氏肿瘤创新博物馆
 

点击以下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查看「罗氏制药」全球新药布局

作者:万顺顺

转载自医学界肿瘤频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外部公告,仅作消息分享,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Insight 数据库的立场,文章观点仅供分享行业见解,请广大投资者谨慎。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罗氏致力于不断探索更好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社会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罗氏医学部、临床研发团队热招中,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
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