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并非针对具体某个药物,而是针对 PI3K 抑制剂这一类别用于血液瘤的所有新药,其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未来 PI3K 抑制剂的命运。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也折射出 FDA 的审评策略方向。
本场会议需讨论和投票的问题
来自:FDA 官方文件
据 Insight 数据库 显示,国内 PI3K 抑制剂研发近年来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迄今已有 34 个相应项目在国内进入临床开发。近五年来,平均每年都有 4 个以上的 PI3K 新药首次在国内申报临床;2020 年国内首次有企业启动 PI3K 抑制剂 III 期临床;而 2021 年度 3 家企业先后递交了 PI3K 抑制剂的新药上市申请,日前石药集团引进的度维利塞作为同类首款刚刚获批上市。对于国内相关药企而言,FDA 此次会议的讨论和结果,也可为后续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内 PI3K 抑制剂新药项目各阶段趋势(Insight)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 项目进度可视化(http://db.dxy.cn/v5/home/)
* Insight 数据库可视化功能可轻松一览国内乃至全球特定靶点/适应症/成分类别各阶段进展趋势,清晰把握关注领域新药项目研发现状,文末「阅读原文」即可领取免费试用福利。
机遇与挑战并存
PI3K 即磷脂酰肌醇 3-激酶,最广为研究的 I 型 PI3K 是由调节亚基 p85 和催化亚基 p110 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催化亚基则分为 α、β、δ、γ 四种。PI3Kα、PI3Kβ 在多种细胞中表达,而 PI3Kδ、PI3Kγ 只在免疫系统中表达。根据亚基选择性的不同,PI3Kα 抑制剂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乳腺癌等实体瘤,而 PI3Kδ、γ 抑制剂则主攻血液瘤。广泛的适应症范围、选择性/泛 PI3K 抑制剂或联合疗法的探索,该类药物仍有不少新的可能。
不过,安全性问题成为了阻碍该类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 Insight 数据库 显示,当前全球范围内已有 5 款 PI3K 抑制剂获批上市,除了诺华的 PI3Kα 抑制剂阿吡利塞之外,其余均针对血液瘤,多款都拥有多项不良反应黑框警告。FDA 审评挫折也在近几个月密集刷屏。仅 2022 年一季度,就已经有多款 PI3K 抑制剂「中招」,从撤回已获批适应症到撤回上市申请或被 FDA 要求补充临床数据,各类均有。
在已获批的 PI3Kδ 抑制剂中,吉利德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撤回了 PI3Kδ 抑制剂 idelalisib(商品名:Zydelig)用于滤泡性淋巴瘤(F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两项适应症。吉利德表示,撤回是由于当前的临床实践已经发生了改变,因而 FDA 要求的验证性临床试验难以完成注册入组。
Zydelig 在 2011 年获 FDA 加速批准,是同领域的 first-in-class 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过 8 亿美元。在适应症撤回之后,Zydelig 仍将在美国用于 CLL 患者,并将继续在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瑞士的 CLL、SLL 和 FL 市场上销售,但预计销售额将下降。
有观点认为 PI3K 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来源于对 PI3K 各亚型的选择性。因此下一代 PI3K 抑制剂的开发方向之一在于提高选择性。MEI Pharma/协和麒麟的 Zandelisib 和 TG Therapeutics 的 Umbralisib 均属于高选择性 PI3Kδ 抑制剂,并已经相较于前代 PI3Kδ 抑制剂表现出了安全性优势,不过近日也双双早于挫折。
3 月 25 日,MEI Pharma 和协和麒麟接到了 FDA 发出的完整回复函(CRL),被要求补充临床试验数据以支持 Zandelisib 的批准,消息一出,前者股价顿时大跌 60%。Zandelisib 曾被认为有望成为 best-in-class,协和麒麟在 2020 年以总额 6.825 亿美元引进了该药。
而 TG Therapeutics 则选择了撤回 Umbralisib 用于 CLL 和 SLL 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自愿停止销售该药。FDA 原定于本次 ODAC 会议中讨论其加速批准申请是否应该被批准,不过由于企业的主动撤回,这项议程已经被取消。Incyte 公司也撤回了 PI3Kδ 抑制剂 Parsaclisib 针对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新药上市申请,并表示该项决定是商业决定,并非因为药物本身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FDA 在此次 ODAC 会议简报中提出,在用于血液瘤的 PI3K 抑制剂的 6 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的结果呈现出一致性:在 PFS 具备优势或潜在优势的背景下,总生存期却出现了下降趋势,而这一趋势有可能是由于毒性所致。FDA 表示,考虑可以通过早期随机试验探索更低的剂量方案,避免单臂试验用于上市申请,并希望全面分析总生存数据,以反映药物的最终临床获益。
已获批 PI3K 抑制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