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是一条九死一生的漫漫长路。而靶点的选择则是决定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靶点选对了,药效和临床安全性上的问题就能少许多,也有利于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
然而,已知可成药、市场空间广阔的好靶点往往都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据 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 显示,目前国内已有超 1000 个靶点有相关药物开发中,其中 EGFR、HER2、PD-1 等热门靶点在研成分更是达到百个左右规模,再大的市场蛋糕被上百个同质化竞争者瓜分后,也会变成鸡肋。所以布局一些创新、潜力型靶点,对每家药企而言都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挖掘潜力新靶点?这个靶点是否可以成药?是否有研发的先例和经验?竞争格局如何?
在前期调研和开发过程中,通过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中的靶点、品种等模块功能即可一键解决情报搜集难题。利用组合筛选和检索,目标靶点的国内竞争详情一目了然,有哪些品种在研,处于何种研发阶段,临床适应症如何布局均可清晰呈现。
同时,在研发过程中,对靶点作用机制的不断验证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基于此,本期「Insight 线上讲堂」特邀开拓药业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马连东博士,带来「靶点验证在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的意义」的分享,总结研发与临床经验,助力业界同仁们探索更多潜力新靶点。
课程主题:靶点验证在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的意义
课程嘉宾:马连东 开拓药业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
马连东博士,现任开拓药业副总裁兼新药研究院院长。他主要负责早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带领开拓研发团队完成了 8 个 IND 项目和 3 个临床开发项目,包括领导在巴西 COVID-19 三期临床研究和中美三期临床的申报,以及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紧急授权许可的申报和批准。领导全球首个外用雄性激素受体 PROTAC GT20029 的研发 (治疗雄性激素秃发 / Phase I), 以及针对血液和实体瘤的 c-Myc Cereblon E3 ligase Modulators 的研发(preclinical)。
马连东博士早期在哈佛大学,麻州总医院,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堪萨斯州立大学肿瘤生物中心完成博士后训练。马博士是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和美国血液学学会的会员,发表了 10 多篇期刊论文和 20 多篇 FDA 研究报告,也是 Gandotinib 专利的发明者。
课程时间:2022 年 3 月 18 日(周五)10:00-11:00
课程亮点:
1、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只有 5%, 主要失败于靶点验证;
2、JAK 靶点验证推动 JAK inhibitor 研发的成功;
3、难成药致癌蛋白质 Myc 的靶点验证及对 Myc degraders 开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