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一年重要研发进展及合作里程碑
首先为大家介绍过去一年左右,公司在 Kiniksa 与 Heidelberg Pharma 项目前,通过 BD 引进的创新产品的最新研发进展,也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华东医药创新研发中心自主开发的产品。
(1)TTP273:公司全球创新小分子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2021 年 9 月,公司将其在韩国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授予韩国 Daewon,实现公司首次创新产品对外许可授权合作(license-out);
(2)HDM1003(SCO-094):为公司与日本 SCOHIA PHARMA, Inc. 联合开发产品,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疾病的 GLP-1R 和 GIPR 靶点双重激动剂,1 期临床试验正在英国开展,在中国的 Pre-IND 申请已递交并已获得回复;
(3)HDM2002(IMGN853):公司与美国 ImmunoGen 联合开发的全球首个针对 FRα 阳性卵巢癌的 ADC 药物,2021 年 11 月,美国关键性单臂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ImmunoGen 预计 2022 年第一季度在美国递交 IMGN853 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目前,IMGN853 在中国的 I 期临床试验 PK 药代研究和中国 III 期临床试验均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
(4)HDM2003 (AB002):公司与美国 AKSO 联合开发产品,是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靶向 PD-L1/L2 和 IL15 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可以抑制免疫检查点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以治疗实体瘤;
(5)HDM3001(QX001S):公司与参股公司荃信生物合作开发的产品,原研药乌司奴单抗(Stelara®,喜达诺®)的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已提前完成 3 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
(6)HDM3002(PRV-3279):公司引进美国 Provention Bio 在研产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及预防或降低基因治疗的免疫原性的双特异性抗体,国内已递交 pre-IND 申请并已获得反馈;美国 Provention Bio 已启动用于 SLE 的Ⅱa 期研究,该研究将在美国和中国香港进行;
(7)诺灵生物:2021 年 4 月,公司投资诺灵生物,享有截止 2026 年之前享有诺灵生物产品优先受让权。诺灵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高分子 ADC 药物研发的创新企业,拥有以高分子抗体偶联技术为核心的专利平台技术,是全球范围内少数几家掌握以聚-1-羟基甲基乙烯基羟基甲基缩甲醛 (PHF)为代表的高分子 linker 偶联技术的公司之一,其产品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诺灵生物的专利平台技术,对公司打造 ADC 药物产业链生态圈闭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够与公司形成强力协同;
(8)道尔生物:2021 年 4 月,公司收购道尔生物 75% 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道尔生物拥有 xLONGylation®、MultipleBody®、AccuBody®、HTS-VHHBody®四个技术平台,是公司研发生态圈的重要一员。道尔生物专注于肿瘤与代谢领域药物的研发,具有丰富的创新产品管线储备,其中,肿瘤领域生物制品 1 类新药注射用 DR30303 的 I 期临床试验申请于 2022 年 1 月获得批准;
(9)Ashvattha:2021 年 10 月,公司参股 Ashvattha 公司并获得其 8 款在研产品 20 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独家许可,引入其 HD(羟基树枝状聚合物)平台技术,其在研产品覆盖肿瘤、代谢合并症和炎症等疾病治疗领域。
二、 华东医药 ADC 全球研发生态圈构建
公司 ADC 平台搭建的思路是,包容开放并融入全球先进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制药企业深度战略合作。
此次公司与 Heidelberg Pharma 形成战略合作,不仅丰富公司肿瘤领域创新产品管线,还促进了彼此的创新医药技术产业融合,将公司自身深厚的创新药研发及 ADC 研发技术积淀和 Mirvetuximab 项目成功的临床开发经验,与 eidelberg Pharma 先进的专有 ATAC®技术平台充分融合,持续开发差异化的 ADC 创新药管线,快速夯实华东医药独有的 ADC 全球研发生态圈,建立 ADC 领域属于华东医药的国内前沿、世界一流 ADC 自主研发平台,通过 ADC 全球研发生态圈,致力于为中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好更先进的治疗药物和方案。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肿瘤领域尤其是专注于 ADC 药物的布局,针对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依托公司在 ADC 领域全球一流的自主研发产业平台,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团队,不断开发针对不同癌种的 ADC 创新产品,做强做深产品创新链和 ADC 领域生态链,最终实现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化布局。
三、投资者互动交流
提问 1:与 Kiniksa 合作的产品 ARCALYST®适应症对应的市场空间?
答:Arcalyst®(Rilonacept)目前已在美国获批上市,获批的 3 个适应症为冷卟啉相关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CAPS)、 IL-1 受体拮抗剂缺乏症(DIRA)、复发性心包炎(RP)。Arcalyst®是目前 FDA 批准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适用于 12 岁及以上人群的治疗复发性心包炎药物。在国内,CAPS、DIRA 属于较为罕见的适应症,患者人数较少。
RP 适应症在中国的患者人数相较更多。Arcalyst®被 CDE 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第一批)》,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公司也将全力推进这款产品在中国的注册上市,加速解决相关患者用药可及性的问题,争取早日惠及国内患者。
提问 2:HDP-101、HDP-103 的靶点较为成熟,这两款产品未来如何去定位?
答:HDP-101 是一款靶向 B 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 ATAC®药物(以 Amanitin 毒素及其衍生物作为毒性载荷的新型 ADC),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HDP-103 是一款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 ATAC®药物,目标适应症为前列腺癌。BCMA 和 PSMA 是相对比较成熟的靶点,尤其 BCMA 靶点已有已上市 ADC 药物。上述两款 ATAC®药物通过靶向成熟靶点,可一定程度降低药物研发风险。
同时,ATAC®药物采用的 Amanitin 毒素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可靶向作用于 RNA 聚合酶 II,是目前全球已知的唯一一款 RNA 聚合酶 II 抑制剂,全球目前还没有作用于 RNA 聚合酶 II 的药物上市。不同于其他化疗及 ADC 药物是针对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Amanitin 不仅对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还可以杀伤处于静默期的肿瘤细胞,这种新的作用机制具有突破耐药性或破坏静默期肿瘤细胞的潜力,能有效防止肿瘤的转移与复发。现有数据显示,ATAC®药物存在一定的安全性优势,比如相较于其他已上市的同类产品,HDP-101 几乎没有眼部的毒性等。此外,侵袭性肿瘤中经常能检测到染色体 17p 缺失(Del(17p)),且 Del(17p)的肿瘤患者预后更差。实验表明,Del(17p)的肿瘤细胞对 ATAC®药物更加敏感。因此,Del(17p)有望作为精准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提高临床试验成功概率。
上述两款 ATAC®药物通过靶向成熟靶点+全新作用机制的方式,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有效治疗选择。
提问 3:此次与 Heidelberg Pharma 的合作采用股权投资+产品授权的方式,原因是什么? 两款独家选择权的产品 HDP-102、HDP-104,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行权?
答:自 2020 年引进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创新 ADC 产品 Mirvetuximab 以来,公司在肿瘤领域寻找到了一条差异化、聚焦于 ADC 药物的发展道路。此后,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其他能够长期合作、产品管线丰富、专注于 ADC 创新药物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
Heidelberg Pharma 是一家专注于肿瘤 ADC 药物研发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为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是德国知名 dievini Hopp 家族基金,其专注于生物技术领域投资。投资了众多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包括全球三大领先的 mRNA 药物研发公司之一的 Curevac N.V.,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AC Immune SA,专注于胃肠病学和内窥镜检查领域的 Cosmo Pharmaceuticals 等技术领先的研发型生物制药企业。
Heidelberg Pharma 拥有专有的 ATAC®(AntibodyTargeted Amanitin Conjugates,抗体-鹅膏蕈碱偶联物)技术平台,是全球首个成功将 Amanitin(鹅膏蕈碱)及其衍生物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公司。在经过全面的尽职调查后,公司认为其在研产品管线以及技术平台具有差异化和先进性,希望能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与该公司进行深度、紧密的战略合作。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 Heidelberg Pharma 的第二大股东,有权委派 2 名监事,参与 Heidelberg Pharma 公司治理。
公司将同 Heidelberg Pharma 通力合作,双方各展所长,充分协同,助力彼此创新产品开发,对公司今后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产品独家许可协议除涉及 HDP-101、HDP-103 产品的独家许可外,公司还获得 HDP-102、HDP-104 产品的独家选择权,以及 2 款后续产品的优先谈判权。未来公司将在 HDP-102、HDP-104 进行 IND 申报前,根据对方公司提供的药学、药理毒理学、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数据,综合判断后决定是否行权。
提问 4:目前 BD 项目都比较早期,公司如何考虑长期和短期回报?
答:公司研发管线布局采用早期+晚期项目并重、差异化纵深布局的策略。公司研发管线中 Mirvetuximab、迈华替尼、HDM3001(QX001S)的最高进度均为临床 3 期。此外,此次与 Kiniksa 合作的产品之一 Arcalyst ®已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冷卟啉相关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IL-1 受体拮抗剂缺乏症、复发性心包炎。在国内,Arcalyst ®用于治疗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的适应症被 CDE 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第一批)》,该产品有望根据上述名单,加快引入国内,缩短该产品的在中国的上市时间。
此次与 Heidelberg Pharma 合作的产品 HDP-101 正在开展用于海外 I/IIa 期临床试验,HDP-103 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属于较为早期的开发阶段。公司希望通过采取早期和晚期项目同时布局的方式,在 BD 费用和研发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在产品引进投资的基础上,公司也在加大和国内外公司的商业化合作。此前,华东医药与武田公司就尼欣那®在中国的商业化权益达成战略合作,与盛诺基签署产品独家市场推广协议等,是公司商业化能力获得业界认可的体现。这些商业化合作的产品今年都会助力公司营收增长,也有助于公司营销团队加快向创新药学术推广的模式转型。
此外,去年公司授予韩国 Daewon 公司 TTP273 产品在韩国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实现首次 license-out,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定收益。未来,公司也将通过更多的商业化合作和 license-out,做到长期战略布局和当期经营绩效增长兼顾,努力回馈广大投资者。
提问 5:公司为何看好 ADC 药物,以及对公司 ADC 平台整体规划如何?
答:ADC 药物通过连接子将抗体和毒素偶联,集抗体的特异性和毒性小分子的高抗肿瘤活性于一体,有望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高效杀伤,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公司不断围绕 ADC 领域进行布局,陆续投资、控股、孵化多家国内拥有领先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包括投资了抗体研发生产公司荃信生物、ADC 连接子与偶联技术公司诺灵生物,孵化了拥有 ADC 药物毒素原料全产品线的珲达生物,控股了多抗平台型研发公司道尔生物,已具备较强的 ADC 研发技术积累。
未来,公司将把自身深厚的 ADC 研发技术积淀和 Mirvetuximab 项目成功的临床开发经验,与 Heidelberg Pharma 先进的专有 ATAC®技术平台有机融合,形成华东医药独有的 ADC 全球研发生态圈,并逐步打造属于华东医药的 ADC 领域全球一流的自主研发产业平台,持续开发差异化的 ADC 创新药物,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更先进的治疗方案。
提问 6:BCMA 靶点已有 1 款已上市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 ADC 药物,HDP-101 产品相较有何优势?
答:目前已上市的 BCMA 靶点的 ADC 药物,其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存在角膜病变等眼部不良反应。比如相较于其他已上市的同类产品,现有数据显示 HDP-101 存在一定的安全性优势。此外,由于 HDP-101 是以 Amanitin 毒素及其衍生物作为毒性载荷的新型 ADC,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对于染色体 17p 缺失(Del(17p))的患者更加敏感;不同于其他化疗及 ADC 药物是针对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Amanitin 不仅对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还可以杀伤处于静默期的肿瘤细胞,这种新的作用机制具有突破耐药性或破坏静默期肿瘤细胞的潜力。多发性骨髓瘤病程长,后线治疗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后续该产品的临床开发考虑先从 Del(17p)患者、后线治疗等角度切入,寻找差异化,使精准患者人群获益,快速推动产品获批上市。
提问 7:最近两次产品许可 BD 项目的整体价格看起来比较高?合作产品未来是考虑加入 MRCT 还是单独在国内做临床?
答:公司与 Kiniksa 公司、Heidelberg Pharma 公司分别签署了产品独家许可协议,协议金额分为首付款,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的净销售额提成费、行使选择权相关额外付款等。其中协议约定的里程碑付款和分级的净销售额提成费、行使选择权相关额外付款的支付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存在不确定性。这两个许可协议近期对公司财务产生影响的只有 Kiniksa 项目 2,200 万美元首付款和 Heidelberg Pharma 项目 2,000 万美元首付款,结合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两笔交易对公司当前各项经营指标和现金流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未来公司会考虑尽可能加入到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这对于合作双方来说都是更为经济高效的临床开发策略。
提问 8:license in 产品在临床费用的投入上是否有优先级的考量?
答:因创新药开发存在一定风险,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对临床开发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从技术、临床层面进行把关,对可能性大、风险小、有望快速上市的项目,将更予资源及投入上的优先支持。
提问 9:公司今年有哪些新产品获批?
答:公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产品卡格列净片、以及利拉鲁肽注射液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此外,公司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最早将于 2022 年 7 月原研专利到期后进行上市销售。近期引入的境外已上市的产品 Arcalyst®被 CDE 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第一批)》,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也有望加快国内上市进度。
提问 10:医药销售团队的情况?是否会进行分线?是否有扩张人员?
答:公司医药产品的一直都是针对不同治疗领域分线进行专业化药学服务和推广,并在不同医院科室及细分市场进行覆盖。随着后续上市产品增多,药学服务人员也会相应增加。
提问 11:与 Heidelberg Pharma 的研发团队后续是否会进行合作交流?
答:Heidelberg Pharma 拥有专业、经验丰富的 ADC 药物开发团队,研发人员 77 名,研发人员占比约 85%,其中近 30 位博士,是助力公司快速融入国际领先技术梯队理想的合作伙伴。公司已与 Heidelberg Pharma 建立了沟通机制,未来双方团队将有效融合,各展所长,协同发展,针对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断开发针对不同癌种的 ADC 创新产品,做强做深产品创新链和 ADC 领域生态链,造福更多患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消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加一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药品申报、临床、上市、一致性评价…
随时随地查!
Insight医药情报助手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进入 Insight 小程序,查询更多 Mini Program
↓↓ 点击解锁更多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