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恒瑞而言是艰辛的一年,年初迄今股价已经下跌 46.45%,市值接近腰斩,截至 10 月 19 日收盘最新市值为 3173.79 亿元。半年报发布之时,集采仿制药销售下跌 57% 加之重磅产品 PD-1 环比下跌更是使恒瑞罕见跌停。不过尽管业绩承压,恒瑞的研发投入仍然不断增长,2021 年前三季度投入 41.42 亿元,同增 23.86%,占营收 20.5%。
8 月份,卸任一年半的孙飘扬重新出山执掌恒瑞,恒瑞一改以往闭门研发的状态,连续达成多笔 BD 交易,同时积极向外界披露管线进展。
上周五(10 月 15 日),恒瑞举办了首个研发日,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副总经理兼首席医学官邹建军,副总经理兼研发中心 CEO 陶维康,副总经理廖成等公司高管分别作演讲,分享了恒瑞医药的发展现状、研发战略调整、创新药管线布局、创新研发进展、转化医学发展等情况。
孙飘扬指出,恒瑞药通过 6 方面调整发展战略,重新定义创新:①靶点前移:探索全新靶点,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②适应症拓展:充分发掘在研靶点在多种适应症的潜力;③疾病领域全方位布局,形成互补和增益;④建设技术平台,支持深度研究;⑤加强 BD,完善管线,加快国际化;⑥组建海外临床团队,加速产品国际化。
靶点前移:肿瘤领域 ATR 抑制剂 HRS2398、自免领域抗 CD40 抗体及 ADC,代谢领域 First-in-class GCGR & GLP-1R 双重激动剂等。
恒瑞建设了小分子、大分子、核酸药物平台。小分子包括蛋白降解剂、多肽、蛋白等,大分子包括双抗/多抗、ADC,核酸药物包括 siRNA、mRNA 和基因疗法。
BD 方面,在 2018 - 2021 年达成多笔合作,完善管线,加速国际化。
目前恒瑞已经打造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产品管线,2021Q4-2022 计划提交 30+ 个新分子 IND 申请,15+ 个适应症 NDA。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博士对公司创新药研发团队和研发概览进行了介绍和分享。凭借多年来持续高强度的创新投入,目前恒瑞创新药研发迎来收获,已有 8 种创新药在中国上市,另有 50 余种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40 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有 24 个创新药项目获准开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区性临床研究。
恒瑞在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疾病、血液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在研发拓展方面恒瑞也在不断实践,积极拓展眼科等新的治疗领域,以及放射性核素等新的治疗药物形式,持续拓宽恒瑞的创新边界。
创新药海外临床研发管线:
肿瘤免疫领域全方位布局,包括未来潜力可期的肿瘤疫苗领域。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兼研发中心 CEO 陶维康博士提出,恒瑞的研发策略「新、快、特」,建立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的技术平台,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全人源抗体库和高通量抗体发现、双抗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T cell engagers、结构生物学等,这些都为恒瑞创新研发和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强大基础保障。
PROTAC 平台、ADC 平台、HOT-lg 双抗平台:
最新管线进展一览:
点击以下卡片,发送「恒瑞医药」可以下载恒瑞 2021 研发日 PPT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