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发新冠 mRNA 疫苗的企业已有艾博生物、斯微生物、欧林生物等,其中欧林生物于 2020 年 6 月 30 日,与嘉晨西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 mRNA 技术合作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目前,这款疫苗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免疫原性和攻毒实验,完成后将申请临床注册。
尽管欧林生物已于 2021 年 6 月 8 日登陆科创板,但其新冠 mRNA 疫苗开发进度与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相比显得尤为蹉跎,依据其招股书所注明,欧林生物负责提供资金,嘉晨西海负责完成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阶段样品提供,临床前研究包括疫苗的设计与合成、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学研究、毒理研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临床试验受理和审批部门要求的其他研究内容。
到 2021 年 6 月 2 日,欧林生物预备的 3.67 亿元 mRNA 疫苗开发资金仅花了 129.31 万元,未超 285 万元临床前预算上限,而新冠 mRNA 疫苗依旧未见到临床的曙光。尽管如此,作为技术提供方,嘉晨西海融资之路一片坦途,于 2021 年 2 月融资过亿。
进入 7 月,嘉晨西海首先与美股上市公司天境生物达成合作协议,天境生物将利用嘉晨西海全球领先的自复制 mRNA 技术,开发体内合成型(in vivo)抗肿瘤抗体药物。
18 日与创业板上市公司康泰生物全资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mRNA 人用传染病疫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使用 mRNA 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项目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申报、生产 mRNA 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方向的产品。
19 日与港股上市公司君实生物就成立合资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各占合资公司 50% 股份,嘉晨西海以 mRNA 技术出资,君实生物以现金出资。君实生物计划总投资 7.99 亿元,其中一期投资 2 亿元,里程碑注资 5.99 亿,合资公司将主要于合资地区从事基于 mRNA 技术平台的肿瘤、传染病、罕见病及订约双方协定的其他疾病领域的研发、临床研究、申请批准、生产及产品项目商业化。
但君实生物的钱并不好拿,具体投资金额需要以嘉晨西海 mRNA 技术平台的评估价值而定,若 mRNA 技术平台评估价值低于 5000 万元,则会减少注册资本,以维持双方各 50% 的持股比例;若 mRNA 技术平台评估价值低于 7.99 亿元,则君实生物可减少后续现金投资。即君实生物投资总额与嘉晨西海的 mRNA 技术平台估值相持平。
接连的合作,让嘉晨西海被喻为医药界的海王,然而就已公布信息来看,真正与嘉晨西海达成实质性合作的除了欧林生物,就只有君实生物,其他两个连金额都没报出,似乎纯属噱头,这样的例子在 A 股并不鲜见。
嘉晨西海成立于 2019 年,在 mRNA 设计优化、递送载体筛选、制剂配方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相应进展。
从嘉晨西海已公开申请专利来看,申请了编码 mRNA、LNP、制剂等相关专利共 4 个,在国内 mRNA 技术企业中算是较为全面和靠谱的。
值得一提的是,嘉晨西海于 2020 年 6 月与欧林生物达成合作,2020 年 1 月申请了新冠 mRNA 疫苗相关专利,至 2021 年 6 月欧林生物招股书公开依旧未见临床前研究结果,并且欧林生物作为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至今未公布提交相关临床试验申请。
对比 BioNTech 和 Moderna,尤其是 Moderna 号称旗下 mRNA 疫苗平台可在 20 天内针对新型病毒完成疫苗开发,可见嘉晨西海虽然在 mRNA 编辑及制剂制备方面拥有相关技术,但因为缺少技术积淀,在成药性研究方面还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嘉晨西海广撒网的原因。
通过欧林生物合作开发新冠 mRNA 疫苗积累了一定成药性经验,与国内头部 Biotech 君实生物达成合作,效仿 BioNTech 与辉瑞的合作模式,未来成功有一定的可能。
mRNA 从技术走向临床虽然经过 BioNTech 和 Moderna 的铺路已经平坦了许多,但另一国际 mRNA 巨头 CureVac 的失败则说明在医药领域单纯拥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或许是嘉晨西海变身海王的原因。
辉瑞因与 BioNTech 合作新冠 mRNA 疫苗,2021 年营收有望暴增 260 亿美元,并因此而重回全球制药企业 No.1,仅有一个产品上市的 Moderna 市值在 7 月 21 日收盘达到 1289 亿美元,超过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当前市值之和。加之 mRNA 技术在疫苗之外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如肿瘤疫苗和体内表达抗体等,未来前景目前还看不到天花板。
从嘉晨西海融资及合作中更可以看到国内药企对 mRNA 技术的渴望,国内 mRNA 技术资源的稀缺。嘉晨西海的一番合作有可能是国内企业加速布局 mRNA 药物的开端,彻底点爆 mRNA 技术在国内的开发竞赛。
诚心合作,非诚勿扰
PR 稿对接:请加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