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上半年全球药企那些在此弹药准备的最充足,子弹最精良呢?我们从 CDE 2021 年 H1 临床新药获批 top10 中一探究竟。
注:数据来自 Insight 数据库申报进度模块,未按母企业统计
创新药头部药企优势明显
恒瑞医药排名第一,表现亮眼。2021 上半年,恒瑞有 21 个产品获批临床,其中包括化药 15 个,生物制品 6 个。作为头部药企,恒瑞布局全面,不光是最受追捧的抗肿瘤赛道,在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领域都有布局。抗肿瘤药物是布局重点,高达 12 个之多,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恒瑞一季报显示,研发费用 18.63 亿,同比增加了 25.6%,研发持续发力。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在 2021 年上半年有 12 款产品都是首次获批进入临床的新项目,可见后劲十足,值得期待。
外企在获批临床榜单中存在感颇强,全球制药的大哥大罗氏排名第二,16 款产品上半年在国内获批临床,其中生物制品占主导为 9 个,化药 7 个。涉及领域也是多点开花,感官系统、呼吸系统、抗肿瘤、抗感染、免疫系统均有涉及。2020 年罗氏的研发费用达到 113 亿美元,占了全年营收的近四分之一,龙头有理。
老牌巨头阿斯利康排名第三,14 款药品获批临床,重点布局的抗肿瘤药物达到了 10 个。2020 年其研发费用为 58.72 亿美元,尽管跌出跨国药企的研发费用前十,仍然不容小觑。
正大天晴超过默沙东、诺华排名第四,使获批个数上 10 的药企国内占了半壁江山。
国内药企创新药开发加速
排名前十的获批药企中,其中有 11 家跨国药企,国内药企 7 家占,几乎平分秋色,虽然 11 家跨国药企几乎占列全球 20 强,但国内后起之秀也当仁不让,加大研发,与之分庭抗礼。
百济神州主攻抗肿瘤新药,目前 6 个临床全部至此。2020 年研发费用 12.9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39.6%。信达生物同强生、葛兰素史克、东阳光同列第 9, 2020 年信达研发费用 18.5 亿,同比增加了 42.9%。
2020 年研发投入 TOP20 国内药企(单位:亿人民币)
来自:企业年报,Insight 数据库整理
生物药后来居上,不过热门靶点仍旧拥堵
目前从药品类型来看,虽然是化药跟生物制品两分天下,但化药依然是占统治地位,在上半年获批临床数量前十企业的相关品种中,化药获批临床达到 88 个,生物制品 50 个品种获批临床少于化药,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不过,从靶点梳理来看,扎堆现象仍然严重,PD-1/L1 赛道尤其拥挤,上半年 25 款相关产品获批开展新的临床;而化药领域从获批临床创新药来看,最拥挤的则是 BTK、KRAS 和 CDK4/6。在新政指导下后期有望避免扎堆现象,分流资源,加大创新。
治疗领域中,涉及面与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几种疾病相对应。但其中的核武器还是非抗肿瘤药物莫属,各家药企在此不遗余力,竞争激烈。
小结
以 2018-2021 国内外药企 CDE 获批临床项目趋势来看,国产新药获批持续高歌猛进,国产创新药已经初步完成早期的原始积累,在国内药企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下,能力持续提升,开始进入一个较快速的发展阶段,药企也将借助创新药领域的突破实现新的加速增长,良性循环,春天长存。
你有故事,我有酒
欢迎投稿交流~
投稿:请投递邮箱 insight@dxy.cn;
PR 稿对接:请加微信 insight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