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值得庆祝的一天,中国新冠疫苗通过 WHO 审批。

NMPA 官网截图
北京时间昨天深夜,WHO 宣布将中国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新冠疫苗(标准名称 BBIBP-CorV,下面简称国药北京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这是全球第六支被 WHO 列入紧急使用清单(EUL)的疫苗,前面五支分别是辉瑞疫苗、两支牛津疫苗(韩国版和印度版)、强生疫苗以及 Moderna 疫苗。
国药北京疫苗是中国第一支进入 EUL 的新冠疫苗,也是六支疫苗中目前唯一一支灭活疫苗。
WHO 批准后,国药北京疫苗可以进入 COVAX 计划,分发给广大疫苗紧缺的发展中国家。
国药北京疫苗数据如何?
我们先来看看国药北京疫苗的数据,然后再谈谈这次获批的重要意义。
按照流程,新冠疫苗由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的特别会议评估,SAGE 将最终建议提交给 WHO,也就是说真正决定一支疫苗可否进入 EUL 的是 SAGE。
4 月 29 日,SAGE 就国药北京疫苗和科兴疫苗的审核举行会议。
国药北京提交给 SAGE 的 III 期临床数据是阿联酋、巴林和埃及等国 45000 名 18 岁以上参与者的试验结果(NCT04510207),两针法,间隔 21 天,随访中位时间 112 天。
在这个审议会中,SAGE 特别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在国药 III 期临床试验中,志愿者年龄都在 18 岁以上,完成两针疫苗和安慰剂接种的各有 13765 人。
我们先看看安全性。

简单来说,国药北京的总体安全性良好。
第二针接种后 28 天内,安慰剂组和疫苗组不良反应(AE)的发生率分别为 49.01% 和 44.90%,60 岁及以上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5%)低于 18~59 岁人群(45.22%)。
主要不良反应集中在 1 级,3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77%,没有出现 4 级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接种部位疼痛、疲劳和发热。
再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有效率。

国药北京疫苗整体有效率 78.1%(95% CI 64.9, 86.3),预防住院的有效率为 78.7% (95% CI 26.0, 93.9)。95% CI(置信区间)是啥意思?大家知道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如果我们同样条件重复几百次这个临床试验,最终的整体有效率基本落在 64.9~86.3% 之间。
安慰剂组中 2 人重症,疫苗组中 0 人,但是由于样本量太小,因此预防重症的有效率暂时无法评估(Not estimated, NE)。
男女有效率基本一致,男性有效率 78.4%,女性有效率 75.6%。在这项 III 期临床中男女志愿者比例大约为 5:1,可能和开展临床试验的国家有关。
18~59 岁的志愿者有超过 2.6 万人,测算出有效率 78%;但是 60 岁及以上年龄组的有效率是 NE,因为入组人数太少(疫苗组+安慰剂组的老年人不足 500 人)。高血压人群有效率 NE,糖尿病人群有效率 63.7%,肥胖人群有效率 80.7%。前两组同样是入组人群较少,因此有效率数据仅供参考。可能有朋友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对老年人有效率证据质量的评价是「Low level of confidence 」?这里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证据质量低,并不等同于有效率/安全性本身有问题,而是表明提供的证据对有效率/安全性的支持不足。国药北京在这一项的证据质量低,最重要原因还是入组的老年人比例太低,最终不仅影响了证据质量,还直接导致这一项目没有数据(NE)。那么国药北京疫苗对于老年人有效吗?我们可以参考国药北京的另外一页 PPT。这是完全接种疫苗 14 天后,不同人群血清中和抗体的 GMT(几何平均滴度)。在疫苗接种前 GMT 非常低,只有 2~3,而疫苗接种在所有组别都诱导出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抗体水平。18~59 岁人群的 GMT为 156.2,而 60 岁以上老年人有降低,GMT 为 109.7。因此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有效率可能会低于年轻人,但是疫苗仍然是有效的。不过这个试验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康复者血清对照,如果有这个对照的话会更有说服力一些。综上,在结合国药北京提交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背后的证据质量,WHO 于昨天深夜批准国药北京疫苗进入 EUL,为中国疫苗在全球的推广开了绿灯。根据现有证据,WHO 建议 18 岁以上成人以两剂间隔 3~4 周接种国药北京疫苗。另外如上文所述,因为参加临床试验的老年人数量有限,因此无法准确评估老年人接种国药北京疫苗的效果。但是,WHO 不建议设置国药北京疫苗的接种年龄上限。因为初步数据和免疫原性数据显示,国药北京疫苗可能对老年人具有保护作用,并且没有理论认为疫苗在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中的安全性有差异。WHO 在这时候批准国药北京疫苗,可能也跟目前的疫情形势有关。从美国到巴西,从巴西到印度,疫情爆炸式增长的国家一个接一个。而一年多以来各国的经验和科学研究表明,唯有严格的社会防控和大规模疫苗接种才能有效控制住疫情蔓延。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要么自己生产疫苗,要么花钱直接购买疫苗,但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而言,疫苗的供应是严重不足的,只能寄希望于 WHO 主导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来获得疫苗。然而,目前 COVAX 的疫苗供应主要来源于印度生产的牛津疫苗。牛津疫苗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生产方便并且储存要求不高。但在印度疫情如海啸一般来临之时,印度的疫苗生产和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疫苗获得都可能推迟,而只要一个国家的疫情没有控制好,全世界就难有安宁之日。因此加速合格疫苗的批准成为了当务之急,这也是这一阶段 WHO 加快疫苗审批的原因之一。WHO 在一周之内连续批了 Moderna 和国药北京两个疫苗,下周还会公布另外一支中国灭活疫苗(科兴)的审批结果。当然了,即便这些疫苗都获批,全球疫苗供应不足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至少 2021 年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很多人接种不上新冠疫苗的。按照现在的新冠疫苗产量,很多非洲国家要到 2022 年甚至 2023 年才能实现疫苗的广泛接种。所以,请珍惜你接种新冠疫苗的机会,就像张文宏医生指出的:「这其实不是疫苗问题,而是人性问题。很多东西你得不到的时候,会一直非常盼望;当你可以得到,特别是免费时,你突然又觉得:为什么要给我?」也像歌词写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最后,我们还是期待之后会有更多中国疫苗获批,让中国疫苗保护更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民,共同战胜新冠疫情。致谢:本文经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免疫学博士 @最后一次吃糖 专业审核
PR 稿对接:请加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数据库合作&定制专业报告:
请加微信 yiyaoshujuku001
微信申请试用数据库 30 天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