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数据库/医药资讯/全球 CDMO 龙头「药明生物」是如何炼成的?

全球 CDMO 龙头「药明生物」是如何炼成的?

2021-03-22 00:00:00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近段时间,药明生物可谓「风头正盛」,先是收购辉瑞中国生物药原液和制剂生产基地,近日又宣布收购苏桥生物超过 90% 的股份,并与康桥资本达成战略合作。


实际上,药明生物这几年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通过收购两家德国药厂、建立美国临床生产基地等大动作,加速开拓海外市场。


特别是药明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后,随着公司不断巩固全球 CDMO 大分子龙头绝对地位,股价也一路飙升。自 2017 年上市以来,股价已经上涨近 10 倍,期间最高更是涨近 14 倍,总市值曾一度超过 5300 多亿港元,远高于母公司药明康德。



究竟药明生物为何能吸引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淡马锡、云锋基金等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成为全球领先的 CDMO 行业龙头呢?



全球 CDMO 龙头是如何炼成的?


所谓 CDMO,就是药物研发生产外包服务模式。另外,还有 CRO(医药研发外包)、CMO(药物生产外包)和 CSO(药物销售外包)等。


药明生物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生物药 CRO 业务。直到 2012 年 MGF1 车间投入运营后,正式转变为大分子生物药 CDMO 公司,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研发服务,帮助任何人、任何公司发现、开发及生产生物药,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而母公司药明康德,则主要从事小分子药物 CRO 业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明生物已经拥有员工总数超过 6500 人,其中 500 多位是具有高等学位和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科学家,是全球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


与此同时,药明生物还拥有三大业内领先的技术平台:WuXiBody TM 双抗平台、WuXia 细胞系平台、WuXiUP 连续生产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公司主营业务已经覆盖临床前研发(生物药 CRO)与临床开发生产(生物药 CDMO)两部分。


药明生物三大平台 来源: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在药明生物平台上研发的综合项目达 286 个,包括 141 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125 个在临床早期(I 期,II 期)阶段,19 个在后期临床(III 期)以及 1 个在商业化生产阶段。


药明生物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极少数能提供生物药研发至生产全周期的一站式外包服务平台公司,与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药明生物的成长历程:


  • 2012 年 10 月,药明生物无锡研发生产基地投入运营,成为中国首个 cGMP 生物药研发生产基地;

  • 2013 年 11 月,投入使用世界最大 2000 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开创一次性反应器培养 NS0 细胞先河;

  • 2014 年 5 月,为中裕新药生产的艾滋病新药 Ibalizumab 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新药临床试验,标志着药明生物成为中国首家生产获准用于美国临床试验的 GMP 生物制品的公司;

  • 2015 年 4 月,开建总投资 1.5 亿美元的世界最大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基地;

  • 2016 年 9 月,无锡新基地正式投产,建成亚洲最大使用一次性反应器的生物制药灌流生产车间;

  • 2017 年 12 月,全球最大使用一次性反应器的生物制药 cGMP 生产基地全面投产,总产能达 30000 升,cGMP 生产能力增加至之前水平的五倍。对比来看,同期全球一次性反应器生产设备中高达 95% 均为 2000 升以下。

  • 2018 年 7 月,药明生物原液生产(MFG3)成功完成首批临床试验样品的 cGMP 生产,标志着公司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

  • 2019 年 8 月,公司制剂四厂(DP4)机器人无菌生物制剂灌装线正式投厂 GMP 生产,这也是中国首条机器人无菌生物制剂灌装线;同年 11 月,公司 ADC 原液和制剂厂(DP3)正式投厂 GMP 商业化生产。同年 11 月,药明生物子公司药明海德投资 2.4 亿美元在爱尔兰建立疫苗生产基地;

  • 2020 年 4 月,公司完成对拜耳位于德国勒沃库森一家生物制剂工厂的收购交易;

  • 2021 年 2 月,世界最大使用一次性反应器的生物药原液五厂(MFG5)3.6 万升 GMP 原液生产线正式投产,将公司的现有总产能从 5.4 万升提升至 9 万升。MFG5 占地面积约 7 万平方米,是公司目前已投产的最大的生物药原液生产厂,也是目前全球使用一次性反应器最大的 GMP 厂房。

很显然,如今药明生物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药 CDMO 龙头。根据方正证券研报显示,截至 2019 年底,药明生物在国内生物药外包服务市场中市占率达 78.6%,同时在全球生物药 CDMO 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 5.1%,超过韩国三星生物,成为全球第三,仅次于 Lonza 和德国的 BI。



强劲的基本面

回看往年业绩,不难看出药明生物有着强劲的基本面。

公司总营收从 2014 年的 3.32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39.84 亿元,六年间增长了 12 倍,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64.39%;同期,净利润从 0.42 亿元增长到 10.1 亿元,CAGR 更是高达 88.92%,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特别是 2020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缓解后,公司不但业务恢复,而且还收获海外订单。据 2020 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65% 以上。


据公告显示,截止 2020 年 10 月 15 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公司新增项目 72 个,总的项目 312 个,再创历史新高。其中,121 个项目是 First in Class,双抗、ADC 项目合计 68 个。另外,公司已签订 10+新冠中和抗体项目,将全球 80% 新冠抗体项目斩入囊中。目前已有 7 个新冠项目已成功申报 IND 临床项目,成功率达 100%。

另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收费模式,也给药明生物带来了强劲的盈利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是按照药物各个阶段进行收费,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推进,越到后期的临床研发阶段和商业化生产,收入就越高。

这种模式的优势之处在于,一方面让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常年分别保持在 30%、20% 以上,并且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还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未完成订单,保持强劲的客户黏性(全球拥有超过 200 多家合作伙伴),从而为未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报显示,2016-2019 年未完成订单总额复合增长 168.02%。截至 2020 年 10 月,公司的在手订单超过 100 亿美元,未完成服务订单达到 63.4 亿美元,该数据已涵盖新签生物药相关业务及疫苗未完成服务订单,预计未来 3 年内可以完成的订单金额为 14.4 亿美元,同时拥有 39.3 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款项。

值得一提的是,药明生物此前宣布,2021 年全年订单已经接满,并开始接 2022 年的订单。同时,公司还公布了 2021 年全年业绩预告,预计收入增加 50% 以上,利润增加 60% 以上。

加速开拓海外市场

为了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近年来药明生物不断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2019 年 11 月,药明生物子公司药明海德投资 2.4 亿美元在爱尔兰建立疫苗生产基地,有望于 2021 年投入商业化生产;

2020 年 4 月,公司完成对拜耳位于德国勒沃库森一家生物制剂工厂的收购交易,将提供无菌灌装及冻干制剂服务,年产量高达 1000 万瓶。

2020 年 12 月,公司斥资约 1.5 亿欧元(合 1.833 亿美元)收购德国拜耳公司 33 万平方英尺的药工厂,用于生产新冠疫苗和其它生物药中的活性成分。

据财报显示,2020 年上半年,美国的收入占比为 45%,中国的收入占比为 42%,欧洲的收入占比为 6%。其中,欧洲占比保持上升趋势。


进入 2021 年,药明生物扩大全球产能的动作更加迅猛。

2 月 2 日,药明生物发布公告,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一级配售协议,以每股 112.00 港元的价格配售 1.18 亿股一级配售股份,募资总额约为 132.16 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 131.21 亿港元。

根据公告,药明生物此次募资主要有两大目标,其一是投入募资所得款项净额 40% 约 52 亿港元(折合人民币 43.5 亿元)用于并购扩张;其二是投入 40% 约 52 亿港元(折合人民币 43.5 亿元)将用于为多个技术平台 (包括微生物及哺乳动物细胞平台) 建设更多大型生产设施。

3 月 17 日,公司宣布收购辉瑞中国生物药原液和制剂生产基地。此次收购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原液二十厂(MFG20,2x2000 升,并将拓展至 4x2000 升)、制剂九厂(DP9,西林瓶)和制剂十厂(DP10,预充针)。这不仅可以迅速提升公司原液和制剂产能,满足激增的商业化生产服务需求,还能迅速扩张全球生产版图。

另外,药明生物预计到 2023 年后,在中国、爱尔兰、美国、德国和新加坡规划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合计产能将超过 30 万升,这将有力确保公司通过健全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为客户提供符合全球质量标准的生物药。


结语

总结来看,不管是我国仿制药向创新药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作为创新药研发「卖水人」(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的医药外包,药明生物所处的 CDMO 显然是个优质赛道。

药明生物的大分子 CDMO 业务,也刚好契合了免疫疗法、CAR-T、单抗药物等生物药取代化学药成为主流创新药物发展方向的潮流。同时,凭借其强劲的基本面,能以充足的订单带来持续的高增长业绩,更充分证明其也是个「优秀选手」。

因此,当高增长业绩能与高估值相匹配时,药明生物仍然具有长线投资价值。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Insight 数据库的立场,文章观点仅供分享行业见解,请广大投资者谨慎。



诚心合作,非诚勿扰

PR 稿对接请加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数据库合作&定制专业报告

请加微信 yiyaoshujuku001


点击免费获取
微信申请试用数据库 30 天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
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