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数据库/医药资讯/首款创新药即将报产,市值却不足百亿?一家被忽视的 Biotech 公司

首款创新药即将报产,市值却不足百亿?一家被忽视的 Biotech 公司

2021-03-13 00:00:00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在创新药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以 PROTAC、双抗、ADC 等新兴技术,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被称为「破解不可成药靶点神器」的 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技术,更是被寄予「重新定义小分子药」的厚望。

2020 年 5 月 22 日,以研发小分子创新药起家的开拓药业(9939.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不过,公司上市不足一年,便上演了「过山车」式的股价走势:先是在去年 8 月至 11 月走出一波大幅下跌的行情,然后在 11 月中旬股价见底后一路大涨至今。


好在,「先抑后扬」的股价走势,加上格力金控、弘晖资本、联想之星和睿远基金等诸多知名投资机构的加持优势,让尚未实现盈利的开拓药业逐渐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


从「单药」公司向「多品种」企业转变

与百济神州、贝达药业、信达生物等 Biotech 企业一样,开拓药业也是一家典型的、由「海归创业」的创新药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3 月,最初以研发小分子创新药起家,曾于 2016 年 12 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8 年 6 月终止挂牌)。

公司创始人童友之博士 198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在获得北大硕士学位后,1990 年赴美留学转向生物医药,1997 年在康奈尔大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2007 年,童友之的父亲罹患前列腺癌。2008 年,童友之辞职回国,并在次年创立了开拓药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聚焦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脱发和痤疮等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且发病人群基数大的癌症及其他疾病领域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成功地从「单药」公司转变为「多品种」企业


除了在研发实力上追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外,童友之博士还定下了「成为一家创新全产业链的闭环的公司」的目标,寻求在临床开发、生产和营销等各个环节也能自给自足。

例如,公司总投资约 2 亿元,占地约 20000 平方米,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自建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经过不到两年的施工建设,已于 2020 年投入使用,将用于普克鲁胺商业化生产和福瑞他恩临床药品的生产。


风险平衡且多元化的产品管线

在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联用的必然趋势下,开拓药业的研发管线布局也趋向多元化:以 AR 相关疾病为核心研发多通道产品组合,自主研发为主,外部引进为辅,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用药方案。

经过研究团队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已经拥有风险平衡且多元化的产品管线,并战略性地专注于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主要癌症及其他 AR 相关疾病。

目前,公司已经布局了包含小分子创新药、生物创新药及联合疗法的多元化产品管线,包括普克鲁胺、福瑞他恩、ALK-1 和迪拓赛普等 5 款正处在临床阶段的产品,以及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 PD-L1/TGF-β双靶点抗体、AR-Degrader 和 c-Myc 抑制剂等,覆盖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和脱发等疾病治疗领域。


1、普克鲁胺:治疗前列腺癌、新冠肺炎的实力产品

普克鲁胺(GT0918)是第二代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也是开拓药业的第一个研发项目,预期于 2021 年提交 NDA 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公司第一个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以及首款由本土创新药企自主研发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重磅产品。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分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两种适应症。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放疗、化疗和雄性激素阻断疗法。其中,雄性激素阻断疗法是治疗前列腺癌的基础。

据资料介绍,普克鲁胺是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小分子 AR 拮抗剂,该药在更有效地抑制 AR 的基础上,还具有向下调节 AR 表达的创新化学结构,是一个「双重作用机制」的 AR 拮抗剂,尤其是在 CRPC 的进展中能起到关键作用。

从市场情况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就 2014 至 2018 年的新病例增长率而言,前列腺癌是中国主要癌症类型中增长第二快的癌症。前列腺癌药物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18 亿元增至 2018 年的 40 亿元,年复合增长达到 21.6%,并且预计还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到 2028 年可能增至 326 亿元。

虽然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但公司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国内已有多款重磅产品获批上市、占据先发优势,包括强生的两款重磅产品阿比特龙(由旗下的西安杨森研发)、阿帕鲁胺,辉瑞/安斯泰来研发的恩杂鲁胺,以及今年 2 月 3 日刚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由拜耳研发的达罗他胺等。


例如,由 Medivation 和安斯泰来合作开发的恩杂鲁胺,同样属于二代 AR 抑制剂,分别于 2012 年 8 月、2019 年 12 月被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 CRPC、mCSPC 患者。2013 年,恩杂鲁胺销售额近 10 亿美元,2015 年、2016 年销售额均突破 20 亿美元。辉瑞看重其市场潜力,在 2016 年斥资 140 亿美元收购了 Medivation,扩充其产品线。

2018 年,恩杂鲁胺和阿比特龙的销售额均超过 30 亿美元,不愧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抗前列腺癌畅销药物。其中,恩杂鲁胺于 2019 年 11 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目前已经获得 mCRPC、nmCRPC 两类适应症,而且,mCRPC 适应症被纳入 2020 版医保目录,市场潜力非常大。

不过,除了能治疗前列腺癌以外,公司还在推动着普克鲁胺联合阿比特龙作为治疗 mCRPC 的联合疗法、转移性乳腺癌的联合疗法等临床研究。同时,目前分别在美国、巴西进行的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Ⅱ期、Ⅲ期临床研究,更是引发市场关注。

2、福瑞他恩:雄激素性脱发新药

如今,「脱发」成为困扰年轻人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成年脱发群体规模已突破 2.5 亿人,其中男性脱发群体人数居多,超过 1.6 亿。平均每 6 人就有 1 人脱发。

开拓药业研发的一类新药福瑞他恩酊(KX-826),也是一款 AR 拮抗剂(外用),用于治疗中国成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已于 2020 年 8 月启动Ⅱ期临床,同年 12 月已完成病人入组。目前公司也在积极推进美国Ⅱ期临床研究

据公司介绍,相比目前治疗 AGA 的两款美国 FDA 批准的药物——米诺地尔(Rogaine)和非那雄胺(Finasteride),福瑞他恩用法为局部涂抹外用,可直接作用于头皮的目标治疗区域,系统性药物接触程度较低。因此,该药并不影响人体内部的雄性激素水平并消除阳痿的副作用,有望满足患者新的用药需求。

3、基于 PROTAC 技术的 GT20029

以研发小分子创新药起家的开拓药业,其使用 PROTAC 技术开发的降解剂——GT20029,同样备受关注和期待。

公告显示,根据动物实验,GT20029 的有效性优于其他小分子 AR 抑制剂。此外,GT20029 不会引起过度药物蓄积及明显的副作用,达到疗效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全身接触药物,以减少或避免口服雄激素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副作用。与现有的口服抗雄激素疗法相比,GT20029 的优势为见效快且副作用较少,并为雄激素性脱发及痤疮患者提供更多临床选择。


2021 年 2 月 2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GT20029 用于雄激素性脱发和痤疮适应症的新药研究(IND)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外用 PROTAC 药物。公司也在准备推进美国的 IND 申请。


能否实现扭亏?

虽然开拓药业成立已有十几年,也有比较不错的研发管线,但是作为一家市值不足百亿的小型创新药公司,由于还没有产品上市,加上一直持续投入研发资金,目前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据财报显示,2018 年、2019 年、2020 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为 1.08 亿元、2.33 亿元、1.95 亿元。同期,研发支出分别为 0.93 亿元、2.14 亿元、1.48 亿元。


另外,为了偿还债务、维持经营,公司近年来还采取了融资和举债的方式。2018 年、2019 年,融资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 3.04 亿、2.96 亿。同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40.6%、33.2%,偿债压力较大。

如今上市后的开拓药业,有望通过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改善公司基本面,并进一步加速推动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步伐。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仅凭新冠疫情的概念炒作来提升股价,始终不能长久。

因此,后续能否提升公司估值,就看核心产品普克鲁胺以及后续的在研新药能否顺利推进上市,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商业化变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Insight 数据库的立场,文章观点仅供分享行业见解,请广大投资者谨慎。




诚心合作,非诚勿扰

PR 稿对接:请加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数据库合作:请加微信 yiyaoshujuku001


点击免费获取
微信申请试用数据库 30 天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
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