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数据库/医药资讯/下一轮集采,会是加罗宁、恩必普、舒普深吗?

下一轮集采,会是加罗宁、恩必普、舒普深吗?

2020-09-24 00:00:00本文来源: Insight数据库

2020 年艾昆纬发布中国医院药品市场数据,TOP20 产品及增长表现,排名第一位的是加罗宁,通用名地佐辛注射液,属于扬子江药业集团,销售 60.6 亿元,增长率 4.5%。


排名第二位是恩必普,通用名丁苯酞,属于石药集团,销售 48.7 亿元,增长率 25.8%。


排名第三位是舒普深,通用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属于辉瑞制药集团,销售 47.4 亿元,增长率 2.8%。


除恩必普以外,加罗宁、舒普深分别为 2017 年中国医院药品销售前十位产品,累计为扬子江药业集团和辉瑞制药集团贡献超过 100 亿。而三甲产品只有恩必普作为国家 I 类新药,仍在专利期。


这一现象与美国医药市场形成差异。在美国,药物专利到期后,销售额呈断崖式下跌,销售明星榜难寻踪影。在中国,大量非专利药物占据销售明星榜,吞噬医保基金和患者收入。


非专利药物,是时候走下神坛了


2018 年医保局启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帮助中国医药行业实现专利悬崖,给专利药、创新药让路,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下图为吕宁县人民医院数据,从数字中深刻体会到患者得实惠。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月费用为 137.1 元,而国家集中采购之后,该患者月治疗费用仅为 1.8 元,占比非集采价格为 1.3%,节约 135.3 元,患者的获益岂能用语言表达。


 


从加拿大某在线药店可以看出,过专利的络活喜最低价每片也只有 8 毛(美元计),月治疗费用也仅为 24 元(美元计),远远低于中国患者的用药负担。



非专利药物长期占据销售高地,企业获益而不愿意创新,患者无法享受到实惠,这也是国家不得不进行药品产业结构优化的举措,逼迫非专利药物、低价值药物离开销售明星榜,降低国家医保基金负担,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帮助中国非专利药实现专利悬崖,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



从排行榜看国家集采的特点


中国医院用药排名前十,从 2017 至 2020 有哪些变化?


1、三年连续上榜前十位产品


辉瑞制药集团立普妥、舒普深,扬子江药业集团加罗宁,赛诺菲集团波立维,阿斯利康集团普米克令舒,广西梧州制药血塞通


排名前十位产品六席均未发生变化,且看大多为非专利药品,原因可能与企业强大营销能力相关,或为决定企业生死必保的产品,这六个席位按照 2020 年的销售额约为 250 亿元,可见巨型制药集团不愿意任何人动自己这块到嘴的蛋糕。


 

2、对比 2017 年榜单出局产品


排名第四位的倍通/山东丹红药业,第七位申捷/齐鲁药业,第八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第十位奥德金/锦州奥鸿药业。


这与卫健委重拳猛击下,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颁布分不开,其中重点监控第一名申捷(神经节苷脂),第五名奥德金(小牛血去蛋白)的出局,会为创新药留下席位吗?


而中药处方管控政策促使丹红注射液和丹参多酚酸盐等中药注射剂在前二十位难寻踪影,换句话说,其销售额应该不足 20 亿。


两项举措可见卫健委对重塑中国医药格局,功不可没。



3、新入前十榜单药品


增长明星恩必普(丁苯酞)石药集团,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安维汀罗氏制药集团,泰瑞沙阿斯利康集团均为新上榜产品。


除恩必普和泰瑞沙还在专利期,罗氏赫赛汀和安维汀均于 2019 年 6 月专利到期。恩必普预估今年可达 10 亿美金,也就是 70 亿人民币,这与石药集团对恩必普重点投入有关。


石药集团从 2017 年对恩必普实行单独团队销售,也就是成立石药恩必普公司。恩必普的营销与跨国公司接近,循证医学驱动,同时配合进入医保、指南。假借政策东风,大多数脑血管药物被重点监控,为其快速增长提供保证。


从 2020 年中国医院用药排名前十榜单来看,中国药品使用对比 2017 年榜单已经上一档次,基本上均为独家、大厂药品,诸多辅助用药,中成药注射剂已经出局,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患者的用药质量。


遗憾的是仍有大批非专利药物占据榜单,甚至进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清单的品种也迟迟不愿离开。


4、进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清单,为何依然成为畅销品种


进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清单品类为阿托伐他汀钙和氯吡格雷,分别涉及辉瑞制药集团(普强)立普妥和赛诺菲集团波立维,从 2020 年中国医院用药排名前十榜单来看,其依然矗立于榜单之上。


集采未能拿下的非专利品种,到底有何功力?


首先品牌效应,立普妥和波立维系出名门,都是曾占据全球畅销药物排行榜第一的位置,作为全球重磅炸弹引领一个时代,影响众多医生和患者,其形成的品牌效应很难改变。


其次营销能力,无论赛诺菲,还是辉瑞(普强)营销能力均首屈一指。波立维进入 4+7 扩面,价格降低,除了集采省份以外,其余省份依然能充分影响医生的处方。立普妥在集采流标,但其积极拓展自费渠道,在药店、电商渠道展开猛烈攻势,这一点亦可参考国外的营销模式。


这两个产品在完成集采任务的区域依然是医生处方的第一选择。 



5. 前十产品进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或重点监控目录潜力巨大


从 2020 年中国医院用药排名前十榜单来看,只有两个药品仍然在专利期,大部分药品均属于过专利期药品,除立普妥和波立维有较大幅度下跌外,其余产品在疫情阶段均相对稳定,或小幅增长,尤其是安维汀同比增长近 20%。


从三批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清单看,注射剂抗感染和肿瘤药物尚未大幅进入集采目录,可能与患者类型相关,亦可能与政策制定方有其他考虑因素相关。


而另外一些药物销量巨大,可能会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如超适应症使用,这一部分值得进一步考证,而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指出,对未纳入目录的化药、生物制品,医师要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疾病诊疗规范指南和相应处方权限,合理选择药品品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并开具处方。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对《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进行动态调整,我们也期待第二批重点监控目录更新,让药物使用更加趋向合理。


总之,无论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还是重点监控目录的动态调整,都还有较大的潜力。



或许专利悬崖实现

才能为国产创新药开路



有专家指出,我国卫生费用持续上涨,患者疾病经济负担较重,医保支付方式以按项目付费为主,结合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效率较低。


作为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医保支付方式激励和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控制医疗费用、保障人群健康的关键。而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恰恰是学者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最好方式之一。


从 2020 年中国医院用药排名前十榜单来看,似乎专利悬崖迟迟未到,医院用药前十榜单主力,从非专利药到专利药,再到国产创新药,未来的路很长,可能 2-3 年甚至 5-10 年,我们相信随着民族创新药企的出现,未来中国医药市场一定是中国国产创新药的市场,相信我们会等到。


如图,模拟医院用药排名前十格局:

 


点击免费获取

微信申请试用 30 天

免费获取试用账号
免费获取一个永久试用的 Insight 账号,了解更多医药行业数据情报